把折子给了丞相,问丞相的意思,“丞相你看看这个折子,这件事你怎么看?”皇帝并没有想过赵卓会主动把虎符交出来给他,这等于是赵家主动把兵权交还回去他这个皇帝的手中。
这张虎符一直是掌握在赵家的手中,赵家世代为将,守护边关,因而这张虎符一直就由赵家拿着。凭着这张虎符,可以调动西北边关三十万的大军,要说皇帝见到这张虎符心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
见到这张虎符,皇帝的心里也有心动的。
傅易寒看完了折子后,面上并没有任何的惊讶之意,抬起头看向天子,问道,“皇上,您要想清楚了,您若是把赵大将军留在京城,西北边关那里的大军能交由谁去掌管?”
“西北边关的主帅一直都是赵家的人,这样有利也有弊。而毫无疑问的是,赵卓对西北那边的情况是最了解的,这个时候赵卓提出来回来京城,那下一任主帅将要定谁?皇上您心里应当有个人选。”傅易寒当年和赵卓的关系就不错,如今两个人都回来了京城,难得碰上面,两个人就一起喝过两回酒,当时他就听赵卓说过想要回来京城的话,他还以为好友是开玩笑。
只是没想到那人还真的把虎符交了上来,还上了折子到皇上这里。
傅易寒对赵卓这个老友多少都还又一点了解,知道那个人要这么做了,那就是决心想要留在京城。
第052章
“赵卓能把虎符归还,最少是证明了赵卓并不留恋兵权,这个人是可以重用的。但是这折子上面说了,赵大将军以母亲年事已高,他多年不在京城,想要留在京城给母亲尽孝,母子人伦,孝悌之义,赵大将军请求留在京城的这个理由是不可辩驳的。”
大成自古以来就重孝悌,一个臣子如果连最起码的孝悌之义都没有,那这个臣子必然是不可重用的。但是一个臣子提出了想要留在母亲的身边尽孝,帝王对这件事是批准好,还是不批准,这个问题就要考虑清楚了。
要批了,西北边关的主帅将由何人来担任?纵观整个大成,太年轻的没有经验和威望,贸贸然调一个人过去,对西北那边的情况不了解,还找不出像赵卓这样能担任西北大军主帅的人选来了。
但是要不批,赵卓从年少就跟随父亲去了边关,这一去就是大半辈子,母亲妻儿都在京城这里。如今赵卓两鬓的发已白,这个老将把他的大半生都留在了西北边关,如今他提出想要回来京城,杨绍慕的心里又实在不忍心拒绝,所以一时间天子的心里也拿不准是批还是不批这个折子。
“皇上,臣的话只能作为您的参考,臣并不能代替您作决定。”傅易寒看得出来天子的苦恼,便提议道,“皇上您不如召赵大将军进宫里来,好好的商谈一下,问问赵大将军的意见和想法。
况且赵大将军对边关那里的情况了解,他手下的将士都有些什么人,什么人能担任大用的,他的心里也清楚,不如先问问赵大将军的意见。”
我能帮你的就到这里了,剩下的就只能靠你自己了,傅丞相的心里也存在一点私心。不过这件事要如何决定,最终决定的人应该是天子,能不能让天子点头,就看赵卓自己的本事了。
但是要站在国家大义的角度来看的话,若是皇上趁此机会收回虎符,掌管西北的三十万大军的话,也不无不可。但是天子身在皇城,不可能亲自到边关去指挥大军,那定然还是需要一个主帅掌管兵权,这个人不是赵家,也可能是王家张家,定然是要选出这么一个人。
赵家对天子忠臣,是天子可以任用之人,总比随意调用一个不熟悉的人去掌管大军的好。赵家除了赵卓之外,还有赵四郎赵浩和赵六郎赵先,除此之外还有赵卓之子赵向毅。赵向毅现在刚提为金吾将军,担任了京卫指挥使一职,看天子的意思是把人留在身边任用,应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