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1 / 3)

就算是没有亲自参与到那个过程之中去,李问都可以想象得到这一场刺杀任务的惊险。

从国家大义的角度来看,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一场战争的解除,能够免去更多的人的牺牲。但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如果他当时在场的话,他一定会阻止师傅冒着危险去做这样的事情。

“还好,能平安回来就好。”知道人平安无事,李问是又担心又想笑,却笑不出来。放下手上的信后,他亲手执笔,写了一篇文章,让人送去报社,要求在今日排版送去刊印,这版报纸要今日就发行出来。

这一天的京都日报加刊了报纸,报纸上刊登了胡军退兵,边关的危险解除的消息。上面还有一篇文章报道了这一次去往敌营夜袭的勇士们,高度赞扬和歌颂了这些勇士们爱国的行为。

这篇报纸当天一发行出来,还是在京城里面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百姓们都在纷纷的讨论这件事情。

秋去冬来,京城的天越来越冷了。

第一场雪落了下来,整个京城都镀上了一层雪白,银装素裹。

随着年关的接近,年味越来越重了,街上车马行人往来不断,络绎不绝。先皇去世,百姓们的生活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百姓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之中也会聊到边关不打仗了,胡人退兵了。

对百姓们来说,能不打用打仗,朝廷不会征兵,自然就是好事了。

在百姓们的眼里,哪个皇帝能够让他们吃得上饭,过得了好日子,那就好好皇帝。

不过今年因为先皇去世,还在国丧期间,城中的青楼妓院都关了门,不允许开业,不管是朝中的官员们还是平常的普通老百姓们,都禁止寻欢作乐。城中的酒楼客栈都禁止售卖酒水,一旦抓到了都要受罚。

在这种敏感的时期,朝中的官员们都怕一部小心救被上面那一位降职丢官,一旦让人抓到把柄,告到太子殿下的面前去,他们这辈子的仕途都完蛋了。太子殿下看起来总是一脸笑意盈盈的,但是经过了这一场宫乱之后,众人都明白了过来他们这一位太子爷是看似没一点脾气,其实太子殿下才是真正最不好惹的那一位,若不然今日坐在那上面的就不是太子,可能是别的皇子了。

如今坐在上面那个位置的是太子殿下,不过是差一个仪式,太子殿下就能穿上龙袍坐上龙椅了,而现在,太子殿下是等于是他们的君王,是他们的天子,他们日后要效忠之人。自从太子殿下掌握大权之后,原先归于大皇子和三皇子以及四皇子一派的官员们不是被撤官就是降职,调离京城去,这些人下半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京城来当官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朝中的官员们都更要小心为甚。

董贤以年事已高,提出辞官告老还乡,“臣实在是有心无力,不能继续为朝廷效命,臣愧对先帝……”在女儿和外孙去世之后,董贤就知道他们董家应该要退出朝堂,不能再继续留在这京城了,因而不等太子对他发难,他就先提出了辞官,以此来保全他们董氏一族。

若不然等到太子对他动手,他们董氏一族才是真的要亡矣。

太子殿下再三挽留,在董贤第一次上了折子提出告老还乡之时才批准了折子,允许了董相辞官回去。

“谢殿下。”董相老态了许多,颤颤巍巍的从地上起来,告别了太子殿下,从宫里出去了。

董相辞了官,把手上的职权都交出来。

看着离去的身影,杨绍慕在心里骂了一句老狐狸,董贤是个聪明的,他知道他主动提出辞官,把手中的权力交给他,他便不会拿他如何了。这一点,董贤的确是赌对了。

在董贵妃和七皇子已经死了的情况下,董贤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威胁了。董贤这些年做的那些事,杨绍慕不是不知道,甚至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