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2 / 3)

要防虫害,只要在作物收成之前不要遇上大风雨大等这些恶劣的自然灾害天气,今年各地的粮食收成都应该不成问题。

远在南阳的一个庄子上,地里种了大片的棉花,棉花吐了絮,快到可以摘棉的时候了。地里的谷子被果实坠弯了腰,金灿灿的一片,地里是一个个弯着腰在忙碌的身影,早种的谷子都已经成熟,可以趁着这个时候收割了。

庄子上原本的一间纺织坊扩大到了三间作坊,坊里的织娘就有上百,上千的人在这里干活。如今南阳产出的青布销往整个大成,因价格低廉、质量好而广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欢。

前两年大批的流民到往南阳,庄子上收入了不少的流民,如今都安排在庄子上做事。对于这些流民们来说,只要能有一口饭吃,饿不死,什么活他们都愿意干,更别提庄子的主人心好,不仅是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房子住,还可以到坊里去干活,每月有工钱不说,做的好的还有额外的奖赏,这些可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因此整个庄子上,都没有几个偷懒的人,大家都是拼了劲儿的做事,庄子上的各项产出自然是越来越好。

庄子上的老农们都记得以前那一位骑着小毛驴来庄子上的小公子,小公子的手下带出了一批懂得农事的人。如今小公子去往京城当官,但是小公子带出的那些老农们都还在这里,有这些有经验的老农的指导,庄子上的土地产出一年比一年好。

尽管小公子去京城了,庄子上的老农们还记得小公子,不时的有人会提起,如今再提起,喊的就是“李大人”了。

“老爷,京城来信了。”

管家拿着一封京城送来的信,匆匆的往内院进去,把信呈到他们家老爷的面前,“是小公子的信。”

以前小公子住在府上,管家奴仆们都把那一位小公子当成小主子看待。自从小公子去往京城当官后,京城都有写信回来。一见到是京城来的信,管家就知道是小公子差人送信来了。

“京城来信了?拿来给我吧。”傅易寒接过了信,一看上面的字迹就知道是自己那小徒弟来的信,一想到那小子才去京城当官就搞出这么多事来,还真的是胆大包天了。

南阳这里也有京城来的报纸,只不过等报纸到了南阳这里已经是十天半个月之后了。傅易寒会看每日从京城来的报纸,丛中获取一些关于朝廷动向和京城的消息。他还知道这份报纸是他那胆大包天的徒弟给整出来的,如今在南阳这里,京都日报也是非常的有名。

师徒二人一直都有频繁的信件往来,基本上每月都回从从京城来的信,信里大多是关于朝政上的一些事情,和小徒弟的一些想法和计划。遇到困惑之事,他那小对徒儿也会在信里向他这个老师请教和询问。短时间内傅易寒是不打算到京城去的,师徒二人就用这样的方式沟通,不乏也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乐趣。

展信是小徒儿对他这个老师的问候,下面接着提到了商部以及即将开展的商业大会等等这些事情,信上所写的要比他从外面的报纸上看到的还要详尽。

傅易寒从京城来的报纸上是知道这个事情,知道这是他那小徒儿弄出来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傅易寒和别的名士的观点不一样,他并不认为商业是末流,商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若是朝廷能够引导这一部分人,他认为这是可行之事。所以在建立商部的这件事情上,他是赞同的。

信上还提到皇帝近来的身体衰弱……

看完了信之后,傅易寒把信放到了桌子上,坐在他对面的男人在得到了他的点头之后,拿起了信看了起来。

傅易寒起了身,站到门边看着外面,说道,“皇上那里,怕是时日无多了啊。”这正是他所担心的事情,所以京城那里,皇帝要一倒下来,怕是会乱起来,“还有西边那边的胡人,怕是会趁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