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说起,表明了他知道这么一件事。
早在前年李问去往襄州赈灾之时,京城就出现了这么一份邸报,杨绍慕就关注到了。这份曰报和官府的邸报并不相同,里面所报道的消息更为灵活、快捷,那段时间日报上就一直在报道襄州旱灾一事,上面所写的消息和他所知的基本无二。
这份日报不单单是报道朝中政事,还有民间杂谈轶事,里面的文章用语更为通俗易懂,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大概也是因此,很快的就被老百姓们所接受和軎欢,这会儿在这酒楼茶馆里几乎人手一份,都在看这份日报。
一开始杨绍慕并没有把这份邸报和李问联系在一起,而是他的人去查了之后,他才知道背后的人是李问。
不仅是民间的百姓们爱看这份邸报,就连他父皇的案桌上都出现了,所以前后一联系,杨绍慕就知道李问办这份邸报必然是得到皇上的同意才办的。
如果是李问办的这份日报,他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杨绍慕偶尔也会翻翻这份京都日报,从中获知一些有用的倍息。
不过太子还真没想到的是李问会邀请小世子司徒羽和京城几家候府的小公子们一起参与其中,如今有了正事做了,这群小子们也不再到处惹事生非,朝中的言官们上候府少爷们的折子都没了。反而是这几个小子回头揪着这些朝中的官员不放,朝中的官员们谈到这几个候府的小少爷都怕极了。
想到这些事情,杨绍慕不由笑了,说道,“你是不知,以前这几个小子们啊,就连皇上那里都为这个几个小子头疼不已。你给他们找了正事做,他们也甚少惹事生非了。”他这个太子也不用时不时给小世子擦屁股了。
他这不知不觉还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想到他当初邀请小世子和几位少爷来报社的目的并不是太纯正,李问心虚的摸摸鼻子,说道,“殿下客气了,是小世子他们脑子聪明,我就是从皇上那里请了个命,小世子他们才是出了大力气的,我也没做什么。”
他这话说的也是实话。
报社要是没有小世子他们这些人,还真的办不起来。
现在不止是京城的百姓们每日都爱看京都日报,就连外地来的商人货販,走的时候都会带几份报纸走,京都之外的官员更是每日都让人到京城买报纸给他们送过去了,通过京都日报关心朝中的动向。
在他们说话间,他们点的菜就有人送上来了。
这会儿李问的肚子是真的饿了,什么事情都放到一边去,先把肚子填饱了再说。
这个鸭子的肉真嫩……
这道竹笋炒的也不错……
嗯嗯……好次……
看到少年一个人吃的欢,杨绍慕的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平时吃饭大多是他自己一个人,东西好不好吃,不过是吃饱肚子罢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日多了两个伴,杨绍慕感觉自己的胃口比往日好,桌上的菜也比往日的好吃,因而手上的筷子下的也频繁起来,一不注意到后面就吃的有点多了。
别人有没有吃撑李问不知道,他自己吃撑了倒是真的,在桌子底下的手梢悄的摸上了自己的胃。
--■好撑.
赵向毅注意到少年的小动作,一看就是知道少年这是吃太多撑着了,只是殿下在这里,他不好去帮少年揉肚子。见这会大家都吃饱了,赵向毅让伺候的奴才让人过来把桌上的菜撤下去,重新上了一壶茶上来。
这会儿肚子吃饱了,也该说正事了。
“殿下,昨日是我和赵大人去拿的人,想必您也是知道的。”李问说到户部的这件案子上来,太子是主审,他要辅助太子殿下审案,自然对这里面的一些事情也要清楚。
昨日就是他和赵向毅带兵去拿人抄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