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1 / 3)

站在百官之首的董相也看了李问和其他几位考生的文章,董相对每一篇文章都赞誉有加。能在会试中排在前几名的考生,一个个都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这里面就没有不好的,董相的这一番赞誉也没有错。

“此子的年纪尚弱,如此年纪就得了头名,是不是……”在众人都认为李问当被钦点为状元的时候,下面也有一股很小声音说李问的年纪太小了,不能点为状元,这些大多是年纪比较大的官员,思想守旧。

这话一出,很快的就有官员反驳了,“贾大人,你的这话,请恕我不能苟同。”

“每三年一次的科考是评出最为优秀的人才,还按照文章的高低优秀与否评定出来的,而不是看一个人的相貌和年纪。若是按照你说的这般,那是不是都要年纪大把、胡须老长的才能评为状元,年轻一辈的人都无出头之日了,贾大人你这般扼杀年轻才子,请问这是何居心了?

I,

这一番话问的让那一位贾大人哑口无言。

眼见下面的官员们又要掐起来了,昭宗帝抬了抬手,皇帝的心里早就有了论断,说道,“状元,李问。”

“榜眼,章素回。”

“探花,陆知书,其余的名次往后,此次的殿试排名就这样吧。”

一甲的前三里面,陆知书从原本的第五抬到了第三名,被点为探花。陆知书的那一篇文章 不是写的不好,他的那一篇文章里面更是提到了去年平洲一事,但是因为他的文章触及到了某人的利益,所以能让他继续保持在第五,实在是因为他的这篇文章写到了实处,是一篇难得敢于直言的好文章。

但是这些被触及利益的人里面,并不包括皇帝,皇帝只在乎他的皇权和天下,以及臣民是否能够臣服于他。

皇帝的话已经很明白了,他没有空再继续再在这个问题上谈论下去。更何况今年的状元李问是当之无愧的状元之才,对此在座的百官们都无太大的意见。

未及弱冠之龄的小状元,已经是百年来难得出一个了。

一个农家子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路参加科考过来,场场考试都拿到了头名,这里面没有半分的掺假,若是对此有任何异议的人,可以立刻让下面的人把李问在此之前的所有的卷 子都调出来查看,他的每一场考试都让评卷的官员点为第一名,当之无愧,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六元之才。

□作者闲话:感谢00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赠会员,领福利:〉

第七十三章,被钦点为状元

状元每三年出一个,但是他们大成至今还未出过一个六元。

别说大成至今还未出过一个六元,就是前朝几百年都没有出过一个六元,一个六元之才实在是太难得了。昭宗帝同样明白一个六元的意义,皇帝是坐在龙椅上的人,他看的比谁都远。

“皇上英明。”百官们跪在地上喊道。

跪在百官里面的陆长平陆大人小心的掩饰着心里的激动,他的侄子陆知书被点为探花,好,好,这可真的太好了!

此时,此次来参加殿试的所有考生都从侧殿转移出到了殿外,站在外面等候皇帝的召见。他们在外面一站又是半个时辰,李问都在心里骂娘了。

麻蛋!两条腿再站下去站的要断了..

不行,饿的胃好痛!站的脚好软!

日后若是有人问起李问参加殿试,能见到皇帝是什么感觉,李?真六元■问一定会在心里骂一百遍皇帝,然后微微的笑着告诉别人:能见到天子是尔等的荣幸,心情自当是很复杂的…

当然比起别人的紧张和期待,实则李问此刻对殿试最大的感想,就是又困又累,又饿,还有脚软,生怕自己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