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1 / 3)

今日抚台大人主持宴会,这些书生们也有机会见上抚台大人大人一面,大家都争取在抚台大人的面前露一个脸。

“学生李问见过抚台大人。”李问拱手对抚台大人行了一个礼。

“好好。”抚台大人已是六十有余的年纪,脸上带着笑,对今曰到来的学子们都是笑意盈盈的样子。看到今年的乡试第一名的解元,抚台大人点头笑道,“英才出少年啊,没想到我们今年乡试的解元是个少年郎。”

“学生不过是侥幸考得的头名。”李问仗着年纪小,模样长的嫩,在抚台大人的面前卖乖

“哈哈,好好。”抚台大人显然对今年的解元很满意,这个年纪就拿了乡试的头名,以后是前途无置啊。抚台大人问起了解元平日都在读什么书,李问答了几句,两个人一问一答,抚台大人满意的点点头0

年轻的解元和抚台大人站在一起就跟爷孙两似的,抚台大人的孙子都比面前的少年还要大,因而巡抚大人是笑眯眯的看着这个解元郎,就跟看到自家孙子在面前撒娇一样。

呵呵,你这考了头名还叫侥幸?我们这些又叫什么?

旁边听到李问和抚台大人在说话的人一个个都在心里狂吐槽李问。跟李问这么一对比,简直就是不给他们这些人活路啊!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比人是要气死人的。

一直到今曰,乡试第二名的张裕才看到了压在他上头的解元李问,看到对方才是一个面容稚嫩的少年郎,这让向来心高气傲的张裕心里很是不服气。就是这个小子压了他一筹,让他落到了第二名去,不然这头名就是他的了!

原本张裕对这个解元的位置是势在必得,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来。

“在下张裕,听闻李兄的名字许久,没想今日才有机会见到李兄。”张裕在外是出了名的大才子,本人是相貌堂堂,风度翩翩。这会儿哪怕是在这刻心里恨对方恨的要试,张裕还是要维持着他张大才子的风度。

“张兄幸会幸会。”李问不是没有看出对方眼里对他的嫉妒,让你装!好像谁不会装似的

乡试的第三名是一位姓马的考生,已是三十出头的年纪,比起前两名的年纪都要大上许多。但是在这么近百名的举人里面,马志远的年纪其实也不算是大。

张裕今年才是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在中举之人里面的年纪已经算是年轻的了,但是他前面还有一个不及弱冠之龄的解元,在解元的衬托之下,张裕这个亚元也不算什么了。所以也不就难怪李问是卡在张裕心头的一根刺,对方年纪比他小、学问比他高,这让从小出身富责之家,从未遇到挫折的张裕心里感到很愤怒和不甘心。

“哈哈,我年纪比你长,你要不介意的话,你喊我一声马兄,我喊你一声李兄弟可好?”马志远是个年长,有了一定阅历和经历的人,他和周围的学子们都相处的融洽,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怡到好处,让人感到很舒服。

因而李问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不错,起码是比前面那个看起来明显心胸狭隘的张裕好,所以李问也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哈哈,当然是可以的。”

见到马志远和李问在说话,和马志远相熟的人靠了过来,找机会认识认识这一位考到第一的李大才子。这几天大家都是听说了不少这一位李大才子的事迹,人倒是头一回见,“我们听说了李兄的名字这么久,今曰我们总算是有幸见到李兄了啊。”

“幸会幸会。”李问摸摸鼻子,呵呵一笑,哥就是传说,你不知道吗?

鹿鸣宴即将开始,大家都坐回了各自的位置,李问的位置就在抚台大人的旁边,他的下手边是马志远。张裕坐在抚台大人的另一边,他们并没有坐在一起。

饮宴之前先要奏响《鹿鸣》之曲,随后一位老者朗诵《鹿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