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帮了黎大姐也只是帮了一半,除非是大姐自己改变,要不然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所以现在听见小妹这么说,方青青心情好了许多,至少小妹比以前进步道理也懂得的多一些。

闺女分析的很对,且想得深远透彻,倒是石氏心里还略微有些舍不得。

他们都是住在县城的多,可是底蕴不深认识的人家更少,在村镇上找不到合适的到了县城就更难了。

三郎已经中举,以后再要进京赶考什么的,这些石氏觉得自己见识少就没必要干涉过多。

反正孩子大了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而大闺女在青青的帮助之下想必日子比以前也会好过一些,于是现在石氏心头剩下的就只有小闺女的终身大事了。

那几户在这附近也算是最好的了,忍不住,石氏还是略微劝道:

“也不一定就全盘否决了吧,都是种地为生哪怕做买卖也都是小本生意,能有多为难的事情。

就算,日后他们真的对三郎提出了要求,只要是合情合理且是在三郎能力范围之内的帮他们一把也可以。

这样的话,小妹在婆家的日子也不会差的。”

石氏的心思简单,意思也表达的很清楚了,三郎做官以后不就是要做家里人的依靠吗?

方青青却只是微微一笑,鼓励的看着小妹。

有些话,小妹可以说,但如果是她这个做媳妇的说出口了。

只怕,所谓的和谐的婆媳关系马上就会变成虚幻的泡沫情了。

幸好,黎小妹不负她三嫂的期望,马上就说道:“娘,不能这么算的。

如果那些人家,真的是存了这样的心思,又怎么会真心对我好?

况且,为了我的事让三哥为难,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就很难收场了。

到时候,只怕就会影响到三哥的仕途前程了。”

人心都是贪得无厌的,可能一开始只是合理的要求。

得到满足之后,他们会想要的更多,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届时就会让三哥为难了,黎小妹知道三哥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当官并不是仅仅让家里人过好日子。

天下无饥,她曾经听到三哥三嫂说过这样的话,虽然并不是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

可是黎小妹知道,三哥的志向远大,且是为了更多的百姓好。

而三嫂是能和他说得上话的,黎小妹觉得这样很好,也很羡慕。

不知道以后自己会嫁给什么样的人,最起码,夫妇二人不要相对无言吧?

事关老三的前程,石氏当然紧张了,而且她也不是个不讲理的母亲。

听明白了闺女的劝解,而且跟方青青一样老怀安慰,闺女开始懂事了啊。

而才回到县城正处于休假期间的黎修平这会儿正被邀请着,去他曾经在县城学馆的同窗家里作客。

梁俊杰,是他在学馆读书时的知交好友,就是那位曾给他送特殊礼物的同窗。

后来黎修平去了府学读书,也是这位同窗的亲戚多次帮他捎信,因此两个人的友情就更加的深厚了。

梁俊杰跟黎修平是同一届参加院试的,虽然比不上好友案首的好成绩,好歹也中了秀才且名次并不是特别靠后。

只是后来,黎修平去府学之后,也曾经多次修书告知府学的先生们讲课的内容。

那个时候梁俊杰已经隐约感觉到,自己学习的还不够踏实,功课许多地方是比不上黎同窗的。

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黎同窗从府学回来在县城里三五知己一同喝酒聊天,梁俊杰就更知道他们俩之间的差距了。

不过梁家家境殷实,供一个读书人绰绰有余,所以梁俊杰还是跟黎修平一同下场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