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就有二,许多人都借着这个机会来看书,少府的官员得了曹穗的交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像是恨不得他们一刻都不停歇地干活。
而且,现在的读书人嘛,又不是没脸没皮的人,有时候看书看入迷了,清醒过来后也会主动将缺少的补上。
一直到六天后,有人率先将两本都抄写完毕,上交的时候被少府发了一个怪模怪样的小本本,上面还有他的信息。
“这是少府卿特意嘱咐的,说不定日后还能凭借这个来少府借阅书籍。”
学子大喜,立刻紧紧地攥住,生怕被人抢走。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毕竟周围人的眼神确实炙热。
“敢问,是只有第一个交书的人有吗?”人群中早已有人按捺不住,主动询问。
官员态度和蔼,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此次抄书的人都有。”
一下子散了不少人,全部都精神奕奕地去抄书,打算一口气把剩下的抄完。
毕竟书拿到自已手里才最实在,而且少府定然不会一直持续,自然能多抄几本就多抄几本,往日他们哪有机会看到这些书。
一时间,曹穗的名声在这些学子口里又上一层楼,被打劫的几个家族见曹穗用他们的东西博得一个大方的名声,更是气得不行。
简直是欺人太甚!
曹穗望着慢慢充盈起来的书库,不得不承认,读书人果然是便宜的劳动力,当然不是和普通的百姓相比,毕竟读书人的投入成本和普通的百姓可不一样。
和以往需要曹穗花钱的项目相比,抄书这件事瞧着浩浩荡荡,但其实并未花她多少钱,而学子们一点都没觉得自已被压榨,反而对她感恩戴德。
曹穗:我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
但不得不承认,眼瞧着书库一点点被填满,心也跟着被填满,只是满屋子的墨香味叫人有些掩鼻而逃。
就在众人都以为曹穗暂时安分下来时,四月中旬的官府旬报又发行了,早已融入到邺城众人生活中的旬报一发行,早已订购的人自然有人送到家里,其他人则是朝路过的报童招呼一声,一张报纸就到了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