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从回府的路上起就一直在吹沈仲卿的彩虹屁:“二少爷今日真的太威风了,雷霆手段,妙语连珠,那对不长眼的父子都被您给骂得毫无还手之力。呵呵呵呵~真的太爽了!”

沈仲卿此时已经冷静下来了,又恢复成那副淡定从容的样子。

冷静吩咐道:“这对父子俩是不能再留了,你再给我重新找个掌柜,要有经验的,会识字,懂算账,人踏实勤快,最好精明点。我要将铺子重整一次,不能再这样半死不活地吊着了。”

关雎一边听一边不断点头,最后拍着胸脯道:“放心吧二少爷,这事就包在我身上,绝对给您完成任务。”

沈仲卿点了点头。

关雎心中莫名的高兴,他也不知道自己在高兴什么,只是觉得二少爷好像变了,但这种改变他很喜欢。

*

作者有话要说:

关雎:(嘴上)少爷别打了别打了!(心里)打打打,使劲打,打死这帮孙子!

第13章 绣娘 他想找一个会画图、设计、打样的高精尖人才。

为了缓过这一阵,并重新把铺子开起来,沈仲卿最终还是可耻地啃老了。

程金凤也没问他缘由,一听说他没钱了,直接就给了他一百两。

换做普通人家,这一百两都够一家四口两年的嚼用了。

便宜阿母的大方,令沈仲卿忍不住真香了。

不过拿归拿,他心里还是默默把这笔账记上了,将来有钱了肯定要还回去。

虽然程金凤兜里有钱,一百两可能对她来说不算什么,给了儿子她就不打算要,但沈仲卿还是不能心安理得地花长辈们的私房钱,再者说他也不希望自己养成这种伸手要钱的坏习惯。

拿了钱之后他就吩咐厨房把给周怀钰的药膳做起来,剩下的钱他打算全部用来开铺子。

之前的那种经营模式显然不行,得大刀阔斧地改革。

沈仲卿在现代虽然没开过店,但是从小被各大商场耳濡目染,脑子里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首先,他重新聘请了一个掌柜、两个伙计。按照现代服装店店员的标准,给他们进行了培训。

譬如,他要求当客人进店时必须口喊“欢迎光临”,客人走时必须口喊“谢谢光临”。

在客人进店挑选时,必须有一名伙计全程跟随,适时为顾客推荐搭配,并为顾客取衣拿衣,除非客人明确表示不需要跟随。

不管客人买与不买,都要以最亲切诚挚的笑容和最好的服务来招待。

诸如此类种种,其实就是在“把顾客当成上帝”这个基础上,把一些行动做细节性的规范。

谁知道呢,或许他们店的口碑靠良好的服务态度就能在东街打响名声呢?

这些要求对伙计和掌柜们来说并不难,这个年代真正在服务行业浸淫久了的人,比沈仲卿印象里的现代人都更能放低姿态。

沈仲卿还用高价专门打造了一大块等人高的铜镜,这块铜镜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已经变得光可鉴人,能让在店内试穿的顾客最直观地看到在自己身上展示的效果。

这种营销方式对于当时的成衣铺显然是新奇的,一般人可没有这么财大气粗能定做这么一块光可鉴人的铜镜,仅仅只是为了用来让顾客们观赏。

成衣铺虽然是叫成衣铺,但是铺子内主要的生意还是靠卖锦缎布匹为主。因为成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无法做到完美合身,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买了布回家自己做。

沈仲卿却觉得在服装店试穿各种类型的衣服,那种快乐和新鲜感是无可替代的,客人如果能快速直观地确认衣服适合自己,那么他们愿意花钱的可能性就大多了,所以他觉得这一块的生意可以试着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