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好点子欢迎随时提出。另外,感谢各位的竭诚付出,沈某在这里给大家行礼了。”
众人万分感动,纷纷上前将他扶起。
“可使不得,论辛苦论付出,再没有比沈兄更不辞劳苦之人了。”
“是啊,与沈兄相比,我等简直惭愧。”
“沈兄总是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反观我们,却总是没能帮上什么忙。能与沈兄相识一场,是某的福分。”
“没错,沈兄高风亮节、怀真抱素、矜持不苟,实乃真君子也,我等望尘莫及呀。”
一顿互吹彩虹屁之后,沈仲卿才好生将人送走。
回屋他就瘫在了椅子上,宛如一滩烂泥。
报纸创办之路艰难,说是报纸,但是沈仲卿现在所做出来的刊物,其实与普通的书册还是没什么两样。
只是稍微变换了一下形态,没有装订成册,而是仿照现代报纸那样在一张大的麻纸正反面进行简单的排版。
现在的书籍大部分还是靠抄录,所以沈仲卿还是选了这种传统的笨办法来复制。
幸好现在人力比较廉价,很多读书人闲暇之余都愿意接抄书这种活。
不过因为这样,每期的报纸产量注定不会太多。且因为要花时间去搜寻素材,将文字整理排版,民生报顶多一月出一期。
就这一期,还得耗费不少人力财力,为了让大家买得起,定价还不高,基本上沈仲卿一直在做的都是赔本买卖。
古代的读书人之间流行互相借阅、抄录,所以报纸的销量也难以往上升,往往一人购买传阅无数人,或者几人合伙共买一张。
虽然比起话本子,民生报真的不贵,但是府城的购买力就在那儿,读书人也就那么些,所以即使沈仲卿的报纸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也难以改变他在咬牙苦苦支撑的现状。
之所以不放弃,是因为沈仲卿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是有意义的,且他对未来总是充满信心。无论现在多么困难的事,再过几年十几年,说不定都有办法迎刃而解。
时代的潮流是在不断朝前翻滚的,现在的人买不起、或者说潜意识里觉得不值而不想买,并不代表以后的人还是这样。
沈仲卿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引路者,因为他开始注意到了民生、创办这一类的刊物,以后的人说不定也会跟着他的脚步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
现在的读书人整日看的都是跟科举有关的四书五经,出口就是之乎者也,实际对国家一些角落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沈仲卿也不是想改变这个世界,他的初衷就只是想提高府城学子们的眼界,让大家都可以围绕一些国家正在发生的事多交流一些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