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真空管早就碎了,但是那层深色的,专门用于吸收太阳辐射的图层还在!
就是它了!
明昭如获至宝,小心翼翼的将那几块残破的吸热板清理出来。
图层有些剥落,但是大部分区域还能用,她又找到几片相对完整的碎玻璃,以及一些铜丝。
接下来,是核心的光电转换单元。
这里没有现成的硅片,但是她记得柳文君给她的《材料学概论》李有提到过,某些半导体的材料,比如硒、氧化亚铜等,在光照下会产生微弱电流,虽然效率不高,但是原理可行。
她在材料堆里翻找,最终找到几个废弃的旧式光敏电阻,这个时候应该是用于照相机或者开关一类的。还有一块从报废的仪表盘上拆下来的硒光电池。
明昭立刻投入工作,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疲惫。
她先用细铜丝,小心翼翼的将几块深色的吸热板碎片拼接起来,固定在捡来的一个破搪瓷盆的底部朝上,作为基地和聚光凹面。
然后将那块残破的硒光电池和几个光敏电阻,用铜丝串联并联,焊接成一个简陋的光伏阵列。小心地安置在吸热板平截面的焦点区域。
最后,用找到的碎玻璃片,像是拼图一样,一个个的拼接起来。
一个由废品组成,拼凑的太阳能电池板雏形,就在明昭手中诞生了。(瞎写别深究哈~至于材料,主角需要,懂的都懂。)
太阳缓缓升起。
明昭将太阳能板小心地搬到院子里阳光最先照射到的位置,调整好角度,让那个搪瓷盆凹面正对着初升的朝阳。
然后,她将摔坏了的夜枭0.1放在一旁,,充满期待的看着那个光伏装置。
晨光熹微,第一缕金色的阳光终于进入到了小院范围内,精准的落在那个搪瓷盆底的深色吸热板上。
奇迹发生了。
只见连接在太阳能板输出端的一个简陋小灯泡,在阳光照射下几秒钟后,竟然闪烁了几下,然后顽强的持续的亮了起来。
光线虽然微弱,像风中的烛火,但是却如同希望的火种,刺眼而夺目。
成了!
光能转化为电能。虽然效率低的可怜,电压电流微弱得只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但是原理验证成功了。
明昭看着那点微弱却持续着的光芒,一向少有表情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一个可以比肩朝阳般灿烂的笑容。
她没有过多耽搁,拿起铅笔,在绘图本上的结构图旁边,画下了一个新的分支。记录着这次光伏转电能的数据。
熬了又一个通宵,明昭去厨房给自己舀了一勺冷掉的粥,将就着吃了。然后就回去睡觉了。
也在今天,家属院门口,一个风尘仆仆,挎着满是补丁的破布包袱的老太太,来到了家属院门口。
王彩凤对着守门的警卫尖声嚷嚷着:“我找赵晓晓,她是俺亲孙女,俺大老远来看她,快让她出来接我。”
周围其他人看过来,见到她都窃窃私语。
大概又是不知道从那个乡下来的,对着人家警卫员还敢大呼小叫的。
也太没教养了。
王彩凤却不管这些,在农村她是被人用这种类似的眼神看惯了的。
警卫很有礼貌:“稍等,我这边找人去联系赵晓晓同志。”
王彩凤有些不乐意,但人家都说了去找人了,也不好多说什么。
脸上陪着笑:“那可真是辛苦同志了!我真是她亲奶奶,她还给我寄了信来呢?”
说完拿出信来要给警卫员看:“你瞅瞅,哦对了,还有明昭,那个霍团长的媳妇,也是我外孙女。”
警卫接过来一看,还真是!
不过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