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姿决定对智愿坦白自己的身份,再由智愿设法上报朝廷,嗣源得知后会派人来接自己的。
这是最安全的办法,比自己跑到皇城门口去自报身份更稳妥些。
如此一想,她沿来路往东市走去。
今日的洛阳东市格外热闹繁华,朝廷已经宣布,为了庆祝天子寿诞,今晚的宵禁将会取消。
清姿进入东市的时候,正有大批人流同时涌进来,都是刚刚观看完佛牙入京的士民,前往东市采买或者食宿,一个个兴奋地议论着佛牙入京的盛况。
“你看见佛牙了?”
“佛牙装在一个金匣子里,哪里看得见!”
“你可看见队伍最前面的车辇上有个穿紫袈裟的高僧?”
“看见了,看见了,他手里捧着个金匣子,佛牙就装在那个金匣子里!”
……
清姿耳边听着人们兴奋的议论,沿着街边林立的店铺边走边逛,经过一处茶肆,她忽然觉得渴了。
大堂已经坐满了客人,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刚才佛牙入京的盛况,满堂人语喧哗。
清姿在最角落边找了一张空桌坐下,解下包袱,拿出几块铜板,跟小二要了一碗茶。
然后从包袱里拿出一个油纸包,纸包里是昨日离开修善寺时,寺里做的菊花糕。
茶上来后,清姿就着茶,慢慢吃起菊花糕。
一幕幕往事,伴着这熟悉的味道,如潺潺溪流漫过心间……
上次给源叔庆贺生辰,是去年重阳节,但那时,已经决定入洛阳朝见亚子哥哥并交出兵权,不知这一去福祸如何,她和源叔的心情都十分焦虑。
再往前一年,源叔率军抗击契丹,他们没能一起庆生。
三年前,源叔刚刚调任成德节度使,她和他是在就任路上过的重阳节,那晚在驿站,他的亲兵们齐聚一堂为他们的大帅庆生……
四年前的重阳节……五年前……六年前……七年前……
最刻骨铭心的,是十六年前……
她被亚子哥哥逐出王府,即将被送到梁国去,嗣源在太谷县外的长柳客栈追上了她。
那是她一生中最震撼的时刻吧?
被她当成天神一样崇拜的男子,在她以为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向她表白了!
不过,他并不是一上来就表白,而是一路护送她,快要到达潞州的前夕,他才对她说:若夏姑娘不愿回到父兄那里,嗣源愿意收留夏姑娘,只是不知夏姑娘是否愿意委身于我?
狡猾的源叔,如果他刚刚追上她时就表白,她一定会拒绝因为那时,她还抱着一线希望,以为亚子哥哥会派人接她回去。
到达潞州时,她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而他吃定了她不愿意回梁国父兄那里,因为她回去也会被父亲和嫡母逼着嫁给梁国高官,甚至送给朱温本人。
与其嫁给她所憎恶的国贼朱温或者朱温的手下,她当然宁可嫁给大太保!
而这些都早已在他的算计中。
回程路上,他把她带进太行山,令她再次错过了朱守殷。
那天,在卢三娘的客栈,她第一次知道,原来他生在重阳节:“大太保生在重阳节,双九相重,是个福禄双全的好命格!”
哪怕过了这么多年,她依然记得他当时的笑容,犹如神祇一般:“多谢夏姑娘吉言!”
也依然记得那碗汤饼(寿面)的滋味。
那是她第一次吃河东的汤饼,跟关中的汤饼不同,河东的汤饼削得更薄,拌料是单独放在一边的。
她好奇地指着那几碟肉卤和调料:“这是作甚的?”
嗣源示范给她看,将肉卤和调料浇在面上:“这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