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常想起你,但总会在某个瞬间,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心痛。

似乎在心的某个角落,始终有一个尘封的身影,虽然那个身影已经模糊了,但他一直在,也会永远在那里。

【第一卷终】

113章 河北烽烟起

这年春夏之交,发生了一件虽小却引起了整个河北(黄河以北)动荡的事件。

当时,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有三个大藩镇,从北到南分别是:幽州、镇定、魏博。

目前,这三大藩镇全部臣服于朱温。

然而,自从李存勖将郭崇韬召至书斋“移席问计”,一起定下了逐鹿天下的宏图大略之后。

李存勖便按照郭崇韬的谋划,强兵养民,随时准备从河北三藩打开局面。

巧的是,这年夏天,镇州节度使王镕的母亲去世了。

李存勖采纳郭崇韬的建议,派出使节前往吊唁。

须知,王镕是早已投靠朱温的,当初李克用薨逝时,王镕也并未派使节前来吊丧。

李存勖做出此举,自然是有阴谋的。

王镕虽然已经向朱温称臣,但是对李存勖派来的吊唁使者,也不好拒之门外。

结果,河东的使者奉了李存勖的密令,故意让梁国的吊唁使者看见他们。

梁国的使者回去便禀报朱温:王镕和李存勖暗中来往。

朱温勃然大怒,认为王镕背着自己跟李存勖眉来眼去,是对自己的背叛,遂决定出兵镇定,吞并王镕的地盘。

王镕只得向李存勖求救兵。

李存勖在军衙召开议事,商议是否要出兵。

大部分将领都反对出兵,认为王镕此人反复无常,过去曾投靠李克用,后来又背叛李克用臣服朱温,现在朱温大兵压境,又涎着脸来向河东求救。此等墙头草,你今日救了他,将来他还会背叛你。

但李存勖向镇州派出吊唁使者的目的,本就是想制造河北三藩和朱温的矛盾。

这样一个出兵河北的绝佳契机,他岂会放过。

因此他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救援镇定。

所幸的是,虽然大部分将领反对,但是周德威和李嗣源都对他的决定表示了支持。

于是,李存勖以周德威为前锋,先行进驻赵州。

命九太保李存审留守晋阳。

然后率领亲卫军和藩汉马步军三万,亲自前往救援镇定。

大军开拔前夕,正是清姿快要临盆之时。

李嗣源要跟随李存勖出征,不能陪伴在她身边,心中歉疚。接到军令当天,他提前从军衙下职,一回府便去了清姿的西院。

刚踏进正房,见清姿正在给李从璟授课,从璟忙起身拱手行礼:“见过父亲!”

李嗣源点点头:“今日授课还未结束?”

“刚刚讲完……”李从璟抬袖擦脸。

李嗣源浓眉一皱,俯身打量儿子:“怎么了?”

又看向清姿,眼中有疑问。

清姿腹部已高高隆起,靠坐在椅子里,微微有些肿的手搭在扶手,对嗣源轻轻地笑了笑。

“听夏姨娘讲申包胥哭秦庭,儿子为申包胥的忠义所感,故而泣下沾襟。”十一岁的李从璟一边抽抽噎噎地回答父亲,一边引袖拭泪。

李嗣源无奈地摸了摸儿子的头:“你先回房去吧。”

李从璟朝父亲规规矩矩施了一礼:“孩儿告退。”又朝清姿行了一礼,方才退出房。

望着从璟走出去,李嗣源回过身,在清姿面前俯下身,满目慈爱地望着她高高隆起的腹部:“儿子今日踢你没有?”

“小家伙有哪一日不闹我?”清姿轻轻抚着肚子,幸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