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经过了内阁和都察院的“历事”,评语是?大师祖和二师祖亲手写的,大师祖毫不谦虚的把他夸成了一朵花,二师祖还比较克制,最多是?说他持身端谨、心术正大、操守清廉、办事勤敏、虚心咨访、才识明?通、器识宏远、洞悉事理、可堪大用……而?已。
平安高兴坏了,拿着这份无懈可击的“实习证明?”回到国子监,找赵祭酒领取毕业文书,眼下?离明?年春闱还有一年,拿出三?个月时间?来玩儿,不过分吧?
赵祭酒看着平安那份险些写到篇幅之外的评语,甚是?欣慰,手下?运笔如飞,不知签了多少?份文书,盖了多少?次大印。
平安心里?想,不亏是?大雍最高学府,毕业手续如此复杂。
却见?赵祭酒将所有文书收集起来,在桌案上墩齐,对平安道:“你拿着这些文书去吏部,就可以参加铨选了。”
平安笑容尽失,铨选?谁?我吗?
那笑容转移到了赵祭酒脸上:“当然是?你啊,郭阁老亲自交代的,还能有错?”
第200章 第 200 章 好嘞!
所谓铨选, 就是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官员,主流方式自然是科举正途,而科举之外也有其他途径, 监生历事期满,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授官,也是其中之一。
铨选的单位自然还是吏部,由文选司主导, 考功司考核,都察院监督。
其实?这件事也怪不得郭恒,打从先皇一朝起,捐监泛滥,生源质量下降,监生铨选制度也近乎名存实?亡, 监生仕途受限,则更无法吸引好的生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郭恒当?上首辅之后?, 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国子监的生源问题, 那就是宽进严出, 就算是个棒槌, 精雕细琢几年, 再送到各衙历练一段时间, 也总能?拔出几个像样的来?, 这不, 陈平安就被拔出来?了。
陈平安的表现过于优异, 这样的天选楷模,就算换了赵钱孙李平安,也不会被朝廷轻易放过的优秀毕业生都得不到官做的话, 谁还愿意来?国子监读书?
赵祭酒为什么?笑?得这么?灿烂,优秀的人才有了光明的前途,才能?吸引更多青年俊彦来?国子监就读,看着陈平安,他眼前已经浮现出桃李满天下的繁荣景象了。
平安这一天吃饭都不香了,老爹还在虚头巴脑地宽慰他:“你二师祖本来?只想放你在内阁历练一段时间,学?学?公文写作?,谁成想你一个不小心,立了这么?大的功……诶呀,不予以嘉奖,实?在说?不过去。”
平安一脸生无可恋:“你们?可以给?我点钱的。”
陈琰笑?道:“给?钱算什么??蝇头小利,怎可与?仕途相提并论。”
平安反问:“你们?不是说?,非科举正途入仕,容易受人排挤吗?”
“那说?得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谁会排挤一个六七品的小官?”陈琰道。
平安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这样说?来?,我不用参加春闱了?”
“春闱还是要?参加的。”陈琰道:“谁知道你未来?会不会做到三品以上,公务之余还可以备考嘛。”
“……”
平安觉得自己?还差一副鞍辔,就能?去车马行当?骡子了。
……
陈平安可不是一只任人捏圆搓扁的小白兔,更何况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次日正是“双月大选”,吏部通知他去文选司掣签,平安索性主动弃权弃权还不行吗?就算是玉帝老儿也没有非让人当?官的道理。
谁知道了下午,文选司的小吏欢天喜地地送来?文凭、官印、履职手册等一干文书,让他直接去内阁报到即可。
平安这才知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