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直觉,这所谓的“大事”,就是燕离失约的原因所在了。
“什么大事?”顾青秋连忙问。
福安郡主先猛灌了一杯茶,然后才道:“昨儿夜里,南安城传来八百里加急,建王被敌寇一箭当胸射中,生命垂危,还不知道能不能救得回来……”
顾青秋一怔。
她重生之后,她所熟知的前世的事已经有过太多的改变了,大安朝没有与西离合作,南戎自然也没有因为感受到了危机而抢先一步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试图先发制人,建王当然也就没可能上战场甚至是在战场上受重创奄奄一息了。
顾青秋抓着福安郡主的手:“怎么回事,你细细说一说!”
福安郡主来寻顾青秋,本就是要将她知道的消息告诉顾青秋的,就算顾青秋不这样说,她也不会有所隐瞒。
“南戎来势汹汹,但南安城有武南王这样勇武的老将镇守,又占了守势,就算南戎几番试探,南安城也并未吃多少亏……”
“一直守到建王带着从大安朝各地卫所抽调的兵力到了南安城。”
建王从未上过战场,这次景和帝遣他来南安城,也并不是让他亲征杀敌,只是作为皇室的代表鼓舞士气而已。
可以说,只要建王自己不作死,南安城不破,他就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危险。
但架不住建王立功心切啊。
在南安城安逸等着换来的功劳,又哪里比得上亲自上阵带领将士们打了胜仗的功劳大?
只要他在战场上立了功,说不定景和帝龙颜大悦之下,就确定了他的储君之位呢?
所以,建王不顾武南王的劝阻,在南戎又一次大举攻城时,穿上甲胄亲自登上了城墙。
还别说,有了建王这个皇室亲王在,确实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一个个都极为奋勇的杀敌,哪怕艰难,仍将南戎军再一次打退。
按说都已经打退了南戎军,就算建王只是在城墙上站了一会儿,但该他的功劳是绝对不会少一分的,他也该适可而止了。
但建王不啊!
见着南戎军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了,建王觉得南戎军既然如此不堪一击,只要这个时候他带兵追击,定然能够击杀更多的南戎人,将胜利的果实进一步的扩大。
“据说武南王拦了,为了建王的安危,武南王苦口婆心与建王说起‘穷寇莫追’几个字,甚至不惜与建王紧张对峙……”
福安郡主说到这里撇了撇嘴。
武南王都已经这样再三劝阻了,但谁让建王不听呢?
后来,建王以亲王督军的名义,严令武南王不得阻拦,又点了他认为最精锐的一部分兵力,亲自带着人追了上去。
再之后么……
“别看建王平时一副文武双全的样子,实际上真上了战场,也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带的人与南戎逃军相差无几,还是追击逃军,偏偏真追上了之后又不知所措起来,指挥失当害得他带去的人马损失不少,最后自己还被南戎将领一箭当胸射中,若不是下面的将士拼死护送他回到南安城,说不得就要死在敌人之手了!”
“从南安城送回京城的战报是武南王亲手所书,信上只简单说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更多的是武南王向皇上请罪,但去了南安城的可不仅仅只有建王一人,多的是人送了奏疏回京,将当时的情形说得一清二楚……”
“皇上大怒不已,在宫里直乎‘丢人’。”
“确实是丢死人了!”
武将可没文臣那么多的心眼子,众人奏疏之上,没少写建王到了南安城之后,是如何对南安城的城防指手画脚、外行指挥内行的。
也就是武南王沉得住气,才没有与建王起冲突。
哪里能想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