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染看着姜辰,将茅台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声音里充满感激。
“姜辰,谢谢你,我爸都说了,这段日子都是你帮忙照顾我弟弟妹妹,我手上也没啥好东西,不嫌弃的话,就收下这两瓶茅台吧。”
姜辰这次倒是没有拒绝,而是爽快地答应了。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姜辰大大方方接过两瓶茅台。
姜辰是有私心的,接受了这两瓶茅台,他和苏染一家的关系就不会断。
即使不能名正言顺地和苏染在一起,能够经常见到她也是好的。
苏染不知道姜辰的小心思,看到他接受了自己的礼物,心里松了一口气。
她不太喜欢欠人情,这回把东西送出去了,她心里也安心。
这次苏染在现代多待了两天。
主要是因为豆制品厂前段时间太忙了,大家每天都忙得飞起,根本没有休息的时候。
弦拉得太紧,也是会断的。
人也一样,总得休息好了才能干活。
苏染便跟吴向东提议放两天假,休息完再干活。
吴向东也清楚豆制品的工作太累了,于是点头同意了。
苏染除了早中午吃饭的时候出现一会儿,其余时间都在现代,跟爸妈待在一起。
休假结束后,苏染重新回到豆制品厂上班。
从工人们的口中,她听说了个好消息。
那就是公社小学终于有着落了,经过领导们多次开会讨论,最终决定建在南湾大队和胡家坪大队交界处,距离两个大队一样长。
苏染一听,心里也很是高兴。
其实她下乡的时候,是没想过要帮吴向东办作坊的, 反而是想当个小学老师,每天教教孩子们看书识字。
日子就这么简单地过下去,也挺好。
可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作坊越办越大,现在都成豆制品厂了。
她也没有时间再想别的了。
如今公社小学终于有眉目了,对大队的孩子们也有好处。
至少他们不用再起早贪黑上学了。
吴向东是最高兴的,大队建了小学,孩子们也能去上学了。
对他们而言是好事。
上面的文件一发下来,公社领导便叫了吴向东和胡家坪大队的大队长蔡建国谈话。
说是要协商,其实也是想找他们两个大队商量一下,怎么建学校。
公社小学虽然是公立的,省里也会给补贴一些钱,可要想把学校建好,还是不太够的。
公社领导表示有些为难。
这种情况吴向东和蔡建国早有预料,两人都表示会拨款给大队。
钱的事情解决,剩下的都不是事儿,公社领导专门开会表扬吴向东和蔡建国。
还号召其他三个大队的大队长把他们当做榜样。
人逢喜事精神爽,接下来一段日子,吴向东走到哪都能听到别人的吹捧声。
这边豆制品厂也逐步走上正轨,苏染从之前忙得焦头烂额,到现在也有时间坐办公室里喝茶了。
时间多了,她又开始想江淮舟。
之前的信和电报都发出去三四个月了,对方却像是没收到一样,到现在也不回。
倒是京城的吴雅芳经常给她写信,告诉她江淮舟的近况。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江淮舟很好,让苏染不用担心。
苏洋最近倒是不经常来苏染家里蹭饭了。
可能是觉得林雅和苏志成出事了,苏染的心情肯定不好,所以不敢打扰。
为了避免让小姑知道这消息,苏染还特地交代苏洋,不让他乱说话。
毕竟父母去了现代的事情,还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