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混乱夺嫡,无?人顾及北境,他才能在北方有一番厮杀和作为。而?庆帝登基后?,朝堂一旦稳固,立马抽出精力对付他,所谓‘北境王’的封号,也只是一个虚名而?已。

一个没有实?权的封号,一堆引来忌惮的军功,就让他飘飘然地觉得,自己能给她幸福,终究是他年?少轻狂时,自以?为是的决定而?已。

李信业垂着眉眼,在殿内碎光下,温钝的站着,弧度如雪山,寂静而?哀然。

他左侧的文官们,却斗鸡一样,随时待战。

郭御史还在陈述观点,身后?响起讥诮的反驳。

“郭御史可是老糊涂了?子不言怪力乱神!郭御史倒好,平日没点证据,就闻风而?奏,为了党同伐异,引绳批根,不惜夸大其词,栽赃诬陷!如今更是连神鬼之?说,都能拿来佐证,用?以?诛锄异己,实?乃来周之?臣在世,令人不齿!”(来周指奸臣:来俊臣和周兴)

李信业无?需回头?看?,也知说话之?人,是副相参知政事韩焘,宋相的座下鹰犬。

本?朝言官、相权和君权之?间,是此消彼长?,又相互制衡的关系。

圣祖皇帝以?武力开国,为了防止武将祸乱,他登上大位后?,立刻扩建国子监,广纳天下儒生入太?学,立下以?文治国的基石。

后?来,萧太?后?垂帘听政,仰仗祖父萧丞相扶持,那时宰相权重,台谏御史都要服膺于相权。

而?宪宗皇帝襁褓中登基,受制于外戚,成年?后?为了夺权,外用?惠妃父兄为将,平息北境危机。内实?行台谏统并的政策,消弭台谏院与?御史台之?间的纷争。

并且为了抑制相权对抗萧太?后?,宪宗皇帝让渡君权,允许台谏官向下纠察言路,向上监督君王和宰相,拥有弹劾百官之?权。

宪宗皇帝还权于士大夫,台谏院势大,形成宰相不惧天子,反惧言官的局面。

到了庆帝这里,相权和台谏官员之?间,自然也积恶已久,彼此不对付。

但李信业知道,郭御史如此针对宋相,还因为他曾是昭隆太?子的老师,周太?后?信任和青睐的太?子太?傅。

他声名太?大,寒门脸面,两朝元老。

庆帝都要避其锋芒。

不仅因郭御史名嘴无?双,还因为言官到了一定年?龄就不怕死了,只怕不能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