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朋两兄弟都还没娶媳妇儿,可不得在外面再卖几年力气,好歹也要把娶媳妇儿的钱赚了再回来。”|
周小姑,“我家人口多,家里八九张嘴等着吃饭,光靠家里这点产出也将将够填肚子,过年想买件新衣裳还得靠孩子大舅接济。
小三又在念书,虽然有补贴,但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每个月都得给他送粮食过去。
还有满仓和有粮的儿子准备上学了,学费一块五毛\学期,课本费七毛钱/年,写字本7分/本,橡皮擦2分/块,铅笔3分/支。
这两孩子每年学习上的费用就不少,他们爹不去挣,还想这让我们这两把老骨头给他们养儿子?”
哼,她儿子在沪市做得好端端的,每个月好几十块钱的收入,管吃管喝还管住,上次写信回来还说自已胖了六斤,她是疯了才把人叫回来。
不过孩子在沪市混得好是不能往外说的,肉烂在锅里就好,要是说漏嘴,保管一大堆人来找他们借钱。
到时候是借还是不借?借了一个就有无数个来借,不借又坏了情分;借了这个不借那个就是你瞧不起人,谁都不借就是你抠门,谁都借你又没泽哥本事。
他们麻烦不打紧,这些人肯定还会想方设法去麻烦她大侄子和侄媳妇儿。
周小姑的话一出,大家就不再纠结他们两家的儿子回不回来了,也没心思去打听周立朋他们在沪市到底挣不挣钱。
一个个地开始说起自家的难处,吃饭难、穿衣难、孩子读书难、儿子儿媳不争气,养大了孩子还得帮着养孙子等等,反正就是没有一处是不难的。
周二婶和周小姑悄悄对视了一眼,嘴角隐隐露出一抹笑,很快又被他们压平,两人也积极投入诉苦大军当中。
这天晚上,王满仓来找周立朋兄弟“立朋,我妈来信了,表婶来信了么。”
周立朋抬起的脚也放了下来,“我爸妈也来信了,小姑在心里说了什么?是不是叫你们先不往家里汇钱了?”
他妈和小姑这对姑嫂关系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每次寄信都商量着来,叮嘱的事儿也都一模一样。
王满仓点头,“村里人都在打探咱们的收入,这不是快分田到户了么,他们还怂恿我妈和表婶要把咱们叫回去种地。”
周立朋冷哼,“美得他们,我们先听我妈和小姑的话,以后发了工资自已先存起来。”
每个月都寄钱回去确实太打眼,以后每个月买点吃的用的寄回去就行,其他的先自已存着。
第424章 傻小子,白长了双眼
周立朋几人聊了会儿,见天色还早,便相约出去玩一会儿。
今天是他们三期工程竣工的第一天,老板给大家伙儿都放了三天假,他们虽然到沪市已经一年了,但是真正出去玩的时候基本上没有。
平时卯足了劲儿地干活,干了一天活儿后累得倒头就睡,平时放个一天半天假的也是用来睡觉,要不就是写信寄信等等。
现在好不容有三天假期,几人决定出去逛一逛,顺便看能买些什么吃用的回去。
要说沪市不愧是大城市,虽然很多东西依旧是凭票购买,但是私人买卖也是被允许的,小摊贩层出不穷。
虽然他们没有票,但是他们有钱,不愁买不到东西,反正他们也不会买什么特别的东西,就是一些普通的吃穿用的东西。
走出宿舍的时候,看到一期房子那儿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周立明羡慕道,“如果我们也能住进去就好了。”
周立朋拍了一下他的头,周立明疼得哎呀一声,“哥,好端端的你打我干嘛。”
周立朋白了他一眼,“现在清醒了么?”
也不想想现在房价多高,这是他们能想的么,还是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