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1 / 3)

池中朱砂鲤突然跃起,尾鳍扫过师太指尖,形成了鲤跃莲台的景象,有那大着胆子抬头看的女信众都看得呆了,手中团扇坠地:“阿弥陀佛!这哪是尼姑?分明是瑶池仙姑落了发!”

仪式毕,灵机法师指阁上匾额问:“师太看这‘佛首阁’三字如何?”

师太仰首,见池畔飞出一只玉色蝴蝶,正落在“首”字上:“阁中存佛首,阁下涌佛泉法师说,是佛首金贵,还是活水金贵?”

法师以锡杖点地,池面顿时漾开涟漪:“金阁影在水,蝴蝶影在眸,师太问的是哪个佛首?”

此后长安小儿便有传唱:“灵机俊,妙昙娇,佛首阁前彩虹飘……”,更有那各种版本的《双圣开光图》广为流传。

开光仪式尚未结束时,便已有人迫不及待涌入了新建成的佛首泉位于佛首阁两侧,各辟半露天汤池:左泉男池,池形如金刚杵,池底铺黑曜石,水温较高,暗合“勇猛精进”之意;右泉女池,池作八瓣莲状,池壁嵌螺钿贝母,水温稍低,取“柔忍慈悲”之旨。

两池遥对佛首阁金莲,入夜后阁上琉璃佛首映照时,池水竟分现日月倒影。

泉池周遭皆种花树,左泉畔植流苏树正值盛放,白花如雪,随风卷入泉中,遇热化作香雾;右泉边种粉樱,瓣落池面,珠泡托着嫣红上下沉浮,似胭脂泪滴。

最妙是清风起,阁上铜铃一响,两树花雨齐飞,在半空交织成曼荼罗纹,未及坠地又被蒸汽托起,恍若天女散花。正所谓“一泉分阴阳,万瓣落空明”,因此又被人称作“花雪沐禅泉“。

妙昙师太是第一次来,所以见到那花雪奇观和沐汤禅趣,都不住地点头赞叹,灵机法师呵呵一笑:“师太先莫高兴的太早,殊不知他家的终南苦笋和金粟禅饭也是一绝,贫僧至今仍念念不忘!”

玉城呵呵一笑:“圣僧这是嘴馋了,催着我们开饭喽!”

郡主啐了一口,“休得无礼!”

灵机法师哈哈一笑:“无妨无妨!前些时日收郡主信,贫僧本是嫌远不打算来的,但又据信中说终南山的新鲜嫩笋正当令,唉,便想着远些又何妨!贫僧这就来了。。。”

玉城也哈哈一笑:“我原本跟郡主说只请师太便罢,后来一想,反正师太一人也吃不了那许多嫩笋,索性做个顺水人情,连那馋嘴和尚一并请了吧!多双筷子的事儿!”

灵机法师便对师太行了一礼:“如此这般,贫僧这里就只谢师太一人便了!哈哈!”

郡主笑着轻捶了一下玉城的后背,领着几位一起来到了素心禅院用午膳。

最让灵机法师念念不忘的观音竹嫩笋,仅三寸长,未破土时采于寅时终南山阴坡,纵剖薄片用冰泉浸泡去涩,配雁塔温泉水发的黑木耳和峨眉雪芽茶叶,素油爆香快炒,淋山茱萸果醋,名为终南玉版笋。咬一口咯吱脆响,清香滑嫩、酸辣可口,圣僧笑称“咬得菜根,听得天籁”。

而妙昙师太最爱的是一道千页照心豆腐,用荐福寺古井水点的卤水豆腐,压制成千层,切方正块以松针烟熏出木香;置于青瓷盏中,浇琥珀色菌菇高汤,汤面浮一粒红枸杞,如佛顶珠。师太用勺破开豆腐时,见层叠如佛经,赞叹:“撕开方见本来味”!

用终南山旱地小米烹制的金粟禅饭,粒粒金黄如舍利,法师刚只吃了一碗,又见那罗汉兜素面甚是喜人,也吃了一碗

手工拉的银丝细面,根根透光;用昆布、干松茸、无花果文火吊足六个时辰的汤头,滤清后色若蜜蜡;用榆耳、竹荪、石耳等十八种山珍切细丝,炒成“兜率天”云霞状的浇头淋于其上,鲜甜惹味!

圣僧边吃边摇头边叹气:此味只得雁塔有,一口吞尽虚空相!

此后,这面便被改名为“虚空面”,每日限供八十八碗,合八十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