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偶尔透出一丝历经世事的淡然。
玉城神往中轻轻地说:“爹,以后等我有钱了,咱们也一起去扬州看看。。。”
不过几日,便有提前约好的福建客商带着洋芋回来了,大概是十斤的样子,玉城细细地问了种植的方法,说是四月内播种下去,快的话八九月就可以收了。
玉城拎着就去找马金阳和兰姨,他们都没见过,也没吃过,更别说种过了。但就是坚信一点,城哥儿的话准没错!
所以第二日,马金阳便带了欢哥儿和洋芋回了乡下的庄子,把这十斤洋芋就当做金种子一样,囫囵个儿地、稀稀疏疏地一一埋在土里,连半亩都不够。每天看每天看,等着出苗,然后分苗,此外也就无需再有什么辛勤、繁琐的耕作了。只需满怀希望,等着收成那一天!
所以,只要洋芋没长成,马金阳便可一直有理由留在乡下庄子里,随时想回再回,没人拘着,权当静养身体了。
第0014章 第十四篇 灵机
第六十六章
这一晃儿,便临近了端午,汤苑的整体建筑施工已经到了关键阶段,而荐福寺那边的修缮也已进入了尾声。终于,通过多方人事,请到了一位天人般的高僧!
那高僧法号灵机,自幼聪慧绝伦,七岁能诵《金刚经》,十二岁通晓梵文、西域诸国语言,十五岁入南京灵谷寺随高僧修习佛法,深得禅宗精髓。不仅精通佛典,更兼通儒道,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传说他曾在雪夜入定三日,周身不落一片雪花。后因德行高洁,二十岁上就被朝廷敕封为北京护国寺住持,专弘佛法,济世度人。
玉城跟随郡主和冯英姿第一次拜见灵机法师时,便是在五月初一,荐福寺封闭修缮翻新之后,寺院重光开光法会上,特邀了灵机法师开坛讲经,连讲三天。
初一清晨,薄雾未散,荐福寺朱红山门缓缓开启,檀香氤氲,钟声悠远。寺前广场早已挤满闻讯而来的百姓,有挑担的货郎、挎篮的妇人、拄杖的老者,甚至嬉闹的孩童,皆翘首以盼,等待那位传说中的灵机法师。
忽然,人群一阵骚动
“快看!法师出来了!”
只见灵机法师自大雄宝殿缓步而出,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眉目如画、肤若白玉,双眸清澈如寒潭,额间一点朱砂吉祥痣,衬得面容愈发清俊出尘。身姿挺拔如青松,披一袭素白袈裟,衣袂如云,不染纤尘。顾盼间自有慈悲庄严之相,行走时袈裟飘然。晨光洒落,周身似镀了一层柔和金光,恍若天人临凡。
百姓们一时屏息,随即哗然
“这哪是和尚?分明是菩萨转世!”
“我活了六十岁,从未见过这般人物!”
“娘咧,法师比画上的神仙还好看!”
更有年轻女子羞红了脸,低头窃语,却又忍不住抬眼偷瞧。
这第一日,灵机法师讲的便是那最简单、最脍炙人口的《心经》,人人都能背上几句,可在法师口中讲出来,却是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讲到“色不异空”时,法师端起茶碗轻晃,茶盏中碧绿茶汤泛起涟漪,“这茶叶浮沉,如同诸位心中烦恼,看似实在,不过因缘聚散。
而空不异色,便似若没了茶叶,清水也无滋味,所以烦恼即菩提。”
一六旬老妇恍然大悟,拍腿道:“原来佛经是教人莫钻牛角尖呀!”
众人哄笑,法师亦莞尔,继续以日常琐事譬喻:
“无眼耳鼻舌身意”“譬如隔壁王婆骂街,你若不听,便与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