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山说过,镇上的人比山里的兽复杂。有的笑脸相迎,手里却藏着刀子;有的凶神恶煞,倒可能给你一口热饭。
他握紧了背篓里的剥皮刀那是张大山硬塞给他的,说“防人比防狼重要”。
【这路总算好走些了。】聆初的意识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
【再让我在山里颠簸,石头身子都要散架了。】
她能“闻”到空气里多了些不同于草木的气息,像是烟火味,又像是人身上的汗味。
现在的她只能感知到五米范围内,可能是因为她“死了”的缘故,这个范围内,她也就只能听听净明的心声。
净明加快了脚步,草鞋踩在压实的土路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胸前的石像似乎也随着他的步伐,多了些轻快的节奏。他想起刘春给的馒头还剩最后两个,腌菜也见了底,正好到镇上补充些干粮。
“到了镇上,小僧给你买些桂花糕吧。”他低头对石像说,语气里带着点雀跃,“张叔说镇上的点心铺有卖,甜糯糯的,上面还撒着桂花,香得很。”
【桂花糕?】聆初的意识亮了亮。
【古代小说和古装电视剧标配啊。最好再来碗豆腐脑,咸口的,放辣油那种。】
她忽然怀念起现代早餐摊的味道,豆浆油条包子馄饨,香得让人流口水。
日头偏西时,风里的烟火味越来越浓。净明爬上一道土坡,忽然看到远处河谷边铺开一片黑压压的屋舍。
青灰色的瓦顶连绵起伏,像一群卧在河边的兽。
炊烟从无数个烟囱里升起,在半空织成一张白蒙蒙的网,连带着夕阳的金辉都变得朦胧起来。
镇口立着座一人高的石碑,上面刻着两个大字,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净明眯起眼睛辨认了半天,终于看清那是“清河”二字。
清河镇到了。
他站在坡上喘了口气,额头上的汗珠滚进衣领,带来一阵凉意。背篓的带子勒得肩膀生疼,可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说不清是期待还是惶恐。
“小花,你看,我们到了。”他轻声说,低头看向怀中的石像。夕阳的金辉落在她脸上,那双眼尾的弧度在光线下愈发清晰,青灰色的石面仿佛被镀上了层暖光,真像个偷着笑的娃娃。
【总算到了。】聆初在心里长舒一口气,【快进去看看,虽然来在这个世界已经说不清多少岁月了,但我还没看过这个世界的城镇呢。】
她“望”着那片屋舍,想象着镇上的模样该有吆喝的小贩,喧闹的酒肆,说不定还有穿得花红柳绿的姑娘。
净明顺着土坡往下走,脚下的路渐渐变成了青石板铺就的,虽然坑洼不平,却比山路好走多了。路边出现了第一户人家,院墙是用黄泥糊的,墙头爬着几株丝瓜藤,枯黄的叶子间还挂着两个干瘪的丝瓜。
一个扎着总角的小童蹲在门口玩泥巴,见了净明,手里的泥巴掉在地上,睁大眼睛盯着他胸前的布包看。那眼神里有好奇,也有几分警惕。
净明想起李婶家的小柱子,也是这样总爱盯着陌生东西看。他对着小童笑了笑,想打招呼,小童却“哇”地一声哭了,连滚带爬地冲进屋里,嘴里喊着“娘,有和尚!”
【……这小屁孩,胆子比兔子还小,和尚咋了。】聆初有点无奈,【你这光头也太扎眼了,下次戴个帽子。】
净明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头顶,有些尴尬地加快了脚步。穿过那户人家,眼前的景象忽然开阔起来。
一条不算宽的街道横贯东西,两旁挤满了低矮的土房,门面大多敞开着,露出里面摆放的货物有挂着的腊肉,码着的陶罐,堆着的杂粮,还有插在草把上的糖葫芦,红得发亮。
行路人比他想象的多。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