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如此处心积虑的布局之人,只有那些皇子们,他们所争抢的,不过是那个位置罢了。

陆知苒在脑中一一闪过他们的脸。

最后,索性提笔,将他们的信息全都罗列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直观地判断,谁才是最大的嫌疑人。

与此同时,柔贵妃也正经受着难言的焦躁与煎熬。

她没想到,局势会急转直下,发展到这般地步。

更让她不寒而栗的,是背后之人长达十年的布局。

原来,在他们无知无觉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朝他们伸出了黑手。

十年磨一剑,对方苦等了这么久,怕是就等着这一日吧。

柔贵妃也做出了与陆知苒如出一辙的举动。

提笔,罗列,再筛选。

无论是什么魑魅魍魉,只要做过任何事,总会露出马脚来。

与此同时,萧晏临正在闽南,他还在兢兢业业地赈灾。

卞志明所呈上去的折子并非虚言,那些事,都是他做的。

他要挣功绩,要得民心,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

他能骗得了远在天边的德丰帝,却骗不了近在眼前的这些灾民们。

所以萧晏临做事很卖力,亲力亲为。

旁人都觉得他是个不起眼,也不受宠的皇子。

但没人知道,这些年,他的外祖家,在闽南靠着海运,早已经赚取了丰厚的财富。

赵家,在这里根基深厚,人脉广博,不缺银不缺粮,也不缺药材,这些资源,都能为他所用。

所以,他请求前往闽南赈灾。

因为他知道,他只要来,就一定能把事情办成,能赚到这个功劳。

事情发展得很顺利。

他带着朝廷的救济粮来了,但这救济粮远远不够,百姓们很快又要饿肚子了。

萧晏临便亲自到各个乡绅家中,主动低头,向他们借粮。

最终,凭借他的努力,终于为百姓借到了足以果腹的粮食。

他的此举赢得了民心。

温饱问题解决,疫病的问题接踵而来。

太医院的太医开的药方不管用,萧晏临想方设法找到了一个药方女医实际上便是赵书宁。

赵书宁开了良方,很快治好了百姓们的疟疾。

萧晏临再次赢得了民心。

这一场赈灾,他成功了大半。

之后便是灾情之后的善后诸事,不用他再出面,自有手下能打理好。

他人在闽南,但消息却十分灵通。

朝中动向尽数传了来,萧晏临的脸上缓缓露出了一抹笑。

“看来,这次我的七皇兄要遭些罪了。”

那些下蛊的暗桩,是早在很多年前,赵家人先后想法子送进去的,且他们也一直以为自己的主家是滇南王的人。

这个认知深入人心,所以他们受刑时才会招出“实话”。

滇南王叛变的消息传回京城,德丰帝对滇南府正是疑心最重的时候,他们多年前埋下的这些暗桩,也才有了用武之地。

他的底牌一张张地打了出来,好在,效果十分不错,萧晏临对此十分满意。

一旁的赵书宁没有说话,只是双眸中闪过一抹冷芒。

陆知苒,你定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落得这般下场吧。

别急,这只是开始。

不久的将来,我会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到时候,你就只能跪在我面前,摇尾乞怜。

萧晏临转而又吩咐,“安排下去,加快进度,把此地之事了了,本王也差不多该回京了。”

眼下京中局势大好,他是时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