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蓝河村。

村主任亲自出来迎接,双方之前有电话沟通,知道来意,十分配合所有的采访。

任博轩跟另一名摄影师开始架录制设备,记者正在跟村主任闲聊,亲近气氛。

宋妮四处走动,熟悉附近的环境,这个村子确实挺落后,四面环山,一座接连一座,山也高,刚才上来的路上很难开,好在司机心理素质不错。

村里的房子也都是很早以前的土坯房,放眼望过去,只有零星几栋砖砌的小平房。

原来在大城市的最边缘,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

“你们进山的那一处废墟看到了吗?那是以前的学校,条件太艰苦,老师来了又走,后来发生一次地震后,干脆没老师来了,那个学校也就废了。”

“前几年大家还没觉得什么,没了学校日子照常过,这几年看到孩子一个一个长大,全都大字不识一个,只能去干苦力活,我们才意识到孩子只能靠学习才能走出大山。”

“不然就得在山里当一辈子农民。”

“你说送孩子去县里读书吧,先不说距离太远,县里的开销多大,村里人哪里负担得起,家家户户也只能一拖再拖。”

“现在也终于是好起来了,有大善人出钱给我们修学校,等这学校一修起来,附近几个村的孩子都有学上,以后不用担心孩子被困在山里一辈子……”

这是一段采访。

被采访的是五个村民。

他们每人说一句,不论长短,全都记录进镜头里。

这时宋妮注意到,任博轩的镜头跟上了一个小男孩,他身上穿的衣服并不破烂,但是浑身都是脏兮兮的,是那种很久没有洗澡的脏。

小男孩皮肤也有点黑,此刻正好奇地盯着眼前那个镜头。

宋妮走近,用十分温柔的声音问道:“小朋友,你几岁啦?”

小男孩举起两只手,左右胡乱比划了一通,然后说,“我六岁了。”

说完年龄,小男孩伸出黑黢黢的手指着宋妮:“你比我的新妈妈还漂亮。”

宋妮没多想,温柔问道:“那你的亲生妈妈呢?”

小男孩笑着说:“死了。”

一句死了,是用高兴的语气说出来的,让宋妮感到十分诧异。

她转头跟任博轩对视了一眼。

任博轩示意宋妮:“别靠他太近。”

六岁小男孩能有什么恶意?这个想法从脑海里冒出来后,宋妮还是往后退了几步。

她不会真去揣摩这个问题,同事必定见过不少这些事情,有些建议该听还是要听听。

然而就在这时,那个小男孩突然朝宋妮走过来,一把抓住宋妮的手问:“你有好吃的吗?”

宋妮看了眼手上,小男孩的手确实黢黑,抓过的指印下立马就留了黑印子,不过宋妮没有直接甩开,只是摇摇头说:“没有吃的。”

小男孩抓着宋妮的手臂晃来晃去,跟撒泼似的:“你们肯定有好吃的,上次来的姐姐都带了吃的来,给我给我,快点给我。”

宋妮心情一片复杂。

落后真的就必须跟刁民联系在一起吗?

好像确实有这么一句话:穷山恶水出刁民。

她不想对号入座,一直保持耐心和温柔:“今天确实没有带吃的来,等明天来的时候给你买,行吗?”

小男孩似乎还要闹,这时候一个消瘦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小男孩像是看到什么惊恐的东西,吓得立马撒开宋妮的手,脚底抹油跑开了。

宋妮抬头,看到中年男人举起巴掌。

难怪。

中年男人放下手,跟宋妮说:“他妈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