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1 / 2)

外城的城墙破败不堪,已经没有修补的意义了,朝廷一时半会也挪不出银子来重建城墙。

因此远远看去,都城就像是沦陷的破城,看着凄惨无比。

沈念尧一路上都有收到洛媱寄给他的信,只是他行踪不定,有的信都要拖延至月余才能收到。

得知都城已经安全了,楚家军和岭南军双双惨胜,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回来。

只是半路还是遇到了不测,在过河东郡时被一支冒充的山贼给劫了。

之所以判断是冒充的山贼,是因为这支山贼的行军与正规军没什么区别,只是在山谷里安了个匪寨,专门掠劫过路的行商。

沈念尧走访各地用的是商贾的身份,还带着大批药材和护卫,自然是肥羊送入虎口。

后来他也查出,这支匪军的领头是曾经河东郡的郡尉,山贼也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府军。

只是前两年,郡守大人觉得他功高震主,欲除之后快,他便带着手下的兵反了。

但他只是武将,不会治理民政,河东郡乱成一锅粥,官府也坐吃山空。

其他官员可以撂挑子不干,可他手底下还养着三千兵马,于是只好装作山贼,靠掠夺为生。

第六百零三章 汇聚都城(中)

沈念尧只是被关押起来,对方给了他纸笔让他写求救信,显然,这是要让他家人拿钱来赎人了。

能赎身就说明对方不会杀他,这倒是个好消息。

他配合地写了求救信,信寄的地址写的是陇西郡,而他确实也刚从陇西郡回来。

陇西郡守廖铮寿是他好友,他求兵没求成,讹他一点金银应该不成问题。

在等待的日子里,他发现这支匪军把掠来的人都关押在山谷的一处山洞中,只是大家都被分开关押,互相见不到面。

就这样等了半个月,机会到了。

那天夜里,山谷里不知为何闹起了内讧。

据说是匪军的军师要杀一个人,可那首领却不让,二人争执了起来。

闹到最后,匪军一分为二,有种要分道扬镳的趋势。

“你们是怎么遇上的?”洛媱看着和沈舅舅一起回来的高学赟,有些好奇。

高学赟奉命前往突厥,洛媱没有给他具体的任务,以当时的形势,高学赟去到突厥,主要是打探突厥内部军队的调动,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

如果能从内部解决突厥的主战情绪,那他们就有可能鸣金收兵。

如今突厥军已经被剿灭,东西突厥的关系再次紧张起来,已经不可能再形成结盟,也无力再出兵大梁。

这其中就有高学赟的功劳。

他用大笔的金银财宝贿赂的东突厥的高层官员,劝说他们将侵略的对象从大梁换成关外诸多国家。

大梁虽然朝廷不行,可是人口众多,精兵强将不少,突厥大军未必能取得胜利。

如果他们顺利夺取都城,高学赟送再多的礼也无用。

可随着战败的消息传回去,这些官员自然改了心思,统一口径,要求收兵,养精蓄悦后改战其他国家。

高学赟收到消息后,最后做的一件事是在突厥境内大力抹黑大王子,说他领兵如何如何狂妄,不听劝诫,一意孤行,最终带着十万大军战死在大梁都城外。

大王子派系已经解散,这正是其他几位王子瓜分利益的最好时候。

高学赟在背后推波助澜,如今突厥王庭内斗不断,谁也不服谁,自然顾不上战争了。

高学赟这次回来,还带回来了一名突厥商人。

洛媱听到那人的名字就想起来了,是之前和高学赟做茶叶买卖,并且带他出关买马的那个哈桑。

哈桑和高学赟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