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1 / 2)

她要找人合计合计,楚晏是个好人选,还有沈念尧,一旦做下这个决定,她就需要调整原先的计划了。

沈念尧还在工地上,和大部分的官员一起挥洒汗水,帮着工人一起打地基。

这种劳动对他们来说是很新奇的体验。

最后发展到,外地来受封赏的士兵们都撸起袖子齐齐上阵,说是要早一点把学堂建好,好早点进学。

谢家村的这支施工队名叫欣盛,也有取自新生的意思,他们手里的工具都被抢了,只能站在一旁围观指导。

那些官员就算了,手无缚鸡之力,四五个人也抡不动工具。

反倒是这些士兵一个个壮如牛,比他们干得还卖力。

最后他们见这些士兵能上手了,自己就跑去挑沙子挑砖块,工地里不缺活干。

一个白天忙碌下来,地基已经夯实了,这效率看得各郡官员红了眼。

难怪他们一条政令下去,一年半载有个反应都正常,而在永平郡,一年半载能盖起一座新城了。

这就是差距啊。

一时间,各种工程机械和工具的订单量大涨,然后他们发现,在永平郡,工具是可以定制的。

你只要说出你想要的功能,这边会有工匠负责设计,当然,不保证一定能做出来,一旦做出来,如果是实用的,买家还能得到一笔官府的赏钱。

“永平郡官府真有钱啊。”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这种有钱并非是永平郡郡守府有多华丽,官员有多富裕,而是官府在方方面面的支出都很多。

听说在永平郡做生意的小商人,一年只要交税到一定数额,就能在年底向官府申请到一笔补贴。

说是要奖励他们一年兢兢业业地劳作,也是奖励他们本本分分地纳税。

逃税漏税,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课题。

这也就罢了,毕竟官府有进有出。

当他们知道,这里的每一座私塾都有官府的补贴资金时,那才叫震撼。

所以在永平郡,读书花费的束脩比其他地方便宜许多,也就仅次于苍梧县官府承办的学堂了。

但看到街上小商贩都能在摊位上挂块牌子写上价钱,来往的顾客好像也都看得懂,免去了许多争端,他们突然觉得,百姓识字确实很重要。

第四百九十三章 宋南枝

苍梧县里有岭南最大的拍卖行,而且依着拍卖行还有岭南最大的商业圈,商铺无数。

永平县城虽然没有建拍卖行,但洛媱这几年也在城里建了商业街,以官府的生意带动周边的铺子的生意。

现如今,县城的商业街每日也是人来人往,外地来的商人经常会出现在街上。

“宋记每月一日的折扣日又开始了,快去看看今天会有什么好东西。”

街上的人流都往一个方向涌去,正在街上闲逛的外郡官员们好奇地跟了过去。

然后他们就看到,一家占据了半条街的商铺正在往门外搬货。

“这是做什么?”杨奇帧抓住一名小跑的百姓问。

“这是宋记大甩卖啊,这你都不知道,快松开我,我前几日看中了一只鼻烟壶,不知道还在不在。”

那人转眼就跑没影了,街上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

起初这个日子也没这么火爆,但宋南枝经营了几年下来,名声早就打出去了。

每月初十这日,不仅县城的百姓会来,底下村镇的也会来凑热闹,外来商人运气好碰上了,往往会一次购买许多东西。

“那种蓝色云纹的棉布我全要了,快给我打包。”一名外地商人打手一挥,直接把一整柜的棉布包圆了。

这种棉布透气性好,价格在麻之上,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