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銮玉理智地指挥着他们去县衙搜寻粮食,县城里几万人,没有粮食救出来也是白搭。
“我知道粮仓在哪,那地方地势高,不如我们去那边吧?”有人提议道。
刘銮玉想了想,说:“县衙我们也得占着,这里房屋多,能容纳许多人,到时候把粮食送过来一部分就行。”
大家听他同意了这个建议,心里稍稍安定了些。
杀县官,抢官粮,无论哪一条都是死罪。
不过反正是个死,晚死总比早死强。
刘銮玉没有雄心大志,他只是想带着乡亲们活下去。
为了避免消息泄露,后来即使洪水退去,他们也没有走出郯县,而是紧闭城门,不让外面的人进来。
这座小小的县城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官府,得到了短暂的平静。
洛媱带着官员巡视完河堤。
雨停了,水位降了,各处都在组织百姓清扫淤泥,重建家园。
王衡仲跟着走了几天,看到了永平郡的百姓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官府只需要给他们提供材料,他们就能在短时间内重建家园。
当然,官府也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
这次洪涝,永平郡赈灾用了一整座粮仓的屯粮。
洛媱不心疼,她只心疼被洪水毁坏的良田和粮食作物。
王家来永平郡寻王衡仲,说是担心老宅那边亲人的安全,想派人回去探望一番。
王衡仲也同意,他也想知道外面的消息。
但王家人的意思,是想让王衡仲亲自走一趟。
他在永平郡当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小官,被王家人所不齿,干脆趁此机会,将他送回王家,让族中长辈教育他。
他们打的如意算盘王衡仲并不知情。
不过知道了大概也是不怕的,他的道与旁人的道不同,他们不理解的事情正是自己所奢望的。
他将洛大人的赈灾手册带了回去,他要让全族的人都知道,天灾并不可怕。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事不好了
朝廷陆续收到了南方各郡上奏的赈灾折子。
新帝年仅十二岁,还是个不懂民生的半大小子,被养得天真无邪,半点不知民间疾苦。
但这些大事也无需他决断,自有一班顾命大臣替他做出决策。
先有干旱,后有洪涝,就像是老天在示警,司马王朝要完了。
沈太傅已经连续三日留宿在宫廷了,折子堆的太多,他又是顾命大臣中的第一人,大多数的事情都由他决策。
但好事没几件,全都是报灾的折子,还有不下于十起的暴乱。
遭了灾,就要赈灾,否则民心不稳,容易生乱。
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可国库空荡荡的,别说银子,朝廷连粮食都拿不出来。
几大粮仓早被军队搬空了,军饷都不知欠了多少。
否则突厥明目张胆打进来,朝廷也不可能坐视不理,实在是拿不出粮食来。
沈太傅起身,一个晕眩差点摔倒在地。
“大人!”属官赶紧扶住他,心疼地说:“大人忙碌太久了,还是先回去歇息吧,这些事情一时半刻也决定不了。”
“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再这么下去,朝廷如何管控地方?这些地方官府一个个只会哭穷,不知贪墨了多少,百姓有难时却一个个一毛不拔,实在可恶!”
“大人,这些要求赈灾的折子也不知真假,说不定有的是跟风来哭穷的,不必理会。”
“先打发人去各地转转,多收集一点消息,可惜岭南太远,消息一时半刻送不回来。”
沈念尧每个月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