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无论放在哪个衙门都是头等大事。
不仅要发放粮种,还要实地考察,秧苗种的不好的,官员巡视发现要责令补缺补漏。
这就是为什么洛媱任职的地方,粮食产量都比其他地方高,她实实在在地将田里的的事放在心上。
池永墨可不懂种田,但他入官府多时,也明白当官要懂农事,要能写会算,要懂得方方面面的。
从前只只埋头读书,以为读书就是风花雪月,诗词歌赋,没想到自己学了十几年的东西,真到用时一点也用不上。
池永墨只是个会写锦绣文章的小书吏,可洛媱观察他一段时间,觉得他品性疏阔,是个可用之才。
因此总给他布置各种任务,将人指使的团团转。
池永墨有雄心壮志,不惧磨砺,当即答应下来:“大人放心,学生一定多学多问,办好实事。”
他决定,回去就把家里的庄头叫来,教他如何种田。
到了午后,池永墨带着父亲过来,同时选了十名木匠同行。
池永墨的父亲是个儒雅的中年男子,戴着纱帽,留着八字胡,看着不像商人,反而比池永墨更像当官的。
“父亲,您记得不可违逆陆大人,孩儿还要在陆大人手下讨生活的。”池永墨再三叮嘱父亲。
池震白了他一眼,“我一小小商贾,如何能违逆郡守大人?你也太高看为父了。”
他虽不惧怕官员,可到底身份有别,民不与官斗,陆大人想让他做什么,他都得乖乖照办。
不过从儿子口中得知陆大人是要与他合作,池震想了一路也没想明白,这合作从何谈起?
池家是布商,这百年内,永平郡官府的官服生意一直是池家的,难道陆大人想重新挑选商家?
第二百九十二章 造棉布(下)
“池老爷,久仰。”洛媱看到池家父子进来,将他们带到接待室。
永平郡郡守府奢华的程度是苍梧县衙比不上的,全套梨花木的家具,且雕工精湛,放到现代能摆进博物馆里。
洛媱虽然还是更喜欢自己的沙发茶几,但有好东西不用是傻瓜。
将来实在没钱了,这些家具还能变现。
池老爷作揖行礼:“陆大人能接见草民,是曹明的荣幸,犬子能得陆大人提携,是池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洛媱听了奉承话,通体舒畅,笑着说:“池老爷言重了,请坐。”
池永墨给二人上茶,本想坐下来旁听,被父亲赶出去了。
洛媱不也废话,直接拿了一簸箕的棉花出来。
“池老爷认识此物吗?”
池老爷伸手抓了一把,仔细感受了手感,也抽出几丝棉絮近距离研究了一会儿。
“草民听说陆大人从南边弄来了一些棉花,就是此物?”
“对,池老爷觉得用棉花织布如何?”
“这丝线细腻,与蚕丝相似,可蚕茧抽丝细而不断,这棉丝却又细又短,要想搓成线恐有难度。
而且要织布的线必须柔韧,否则织出来的布料比纸张还易碎,根本无法裁剪成衣裳。”
“池老爷说的在理。”
“不过此物保暖轻盈,能代替蚕丝做成袄子和被子的内芯,就不知成本多少?”
洛媱现在也说不好成本是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比蚕丝便宜,而且是便宜很多很多。”
池老爷看起来并不怎么心动。
在岭南,人们对保暖的需求并不高,如果运到北方去售卖,路途遥远,想赚回本钱就得卖高价,未必有人愿意购买。
“陆大人是想与池家合伙做这棉花生意?”
“确有此意,不过谈合作尚早,首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