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 / 2)

洛媱摆脱了那些细水长流的日记账,拿了一本户籍册子来看。

苍梧县下辖十镇七十二村,登记在册的人口才三万多一点,少得可怜,不知道有多少黑户。

这个朝代,人分三六九等,县也分上中下等,岭南所有的县都是下等县。

每个县的百姓又按士农工商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其中有一本专门记录接收到的犯人。

洛媱心里惦记着事,翻开那本册子,找到最近的名单,问:“朝廷流放过来的犯人是押解到了才会登记入册吗?”

户房的小吏说:“是这样的,不过如果我们事先收到了文书,也会做一本备查。”

“哦?最近可有要押解过来的犯人?”

那小吏怀疑陆大人想找人,十分上心地说:“有不少,听说都城发生了大事,判了不少官家,犯官家眷就有不少。”

洛媱没想到不止洛家一家遭难,这些家眷中或许有可用之人。

她抬头问对方:“你叫什么名字?”

“下官刘炳胜。”

“好,你去将近半年收到的文书找出来,列个名单给本官,本官到时候要亲自查检这批人。”

第二十九章 出街

刘炳胜更加确信他是要找人,忙去把备查录找出来给他,“大人请看,近期到的,以及在路上的犯人名册都在这里了。”

洛媱一眼就看到了她和洛夫人的名字,后方写着大致会到的日期,已经超过了整整十天。

也对,如果跟着官差走,她们本该在十日前就抵达苍梧县了。

“好了,册子不用看,你留着便是。”

洛媱找出另一本登记匠籍的册子,薄薄的一本,一页纸上十个人,拢共也就两三百号人。

匠籍是贱籍,包括医者在内,各行各业的工匠都有那么几个,其中以木匠人数最多。

洛媱把这些木匠名字抄写下来,毛笔字她从未练过,甚至繁体字也认不全,可是身体就像有残留的记忆一样,下笔就知道怎么写了。

她在宋南枝面前说的那番话不是大放厥词,原主确实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比她大哥还强。

洛家在她成为七皇子的未婚妻后,或许也想过将来要助七皇子争夺皇位,想过他们洛家会出个皇后,结果他们却早一步成了牺牲品。

刘炳胜自告奋勇地问:“大人是想找木匠修房子吗?”

“你可有熟悉的木匠?”洛媱顺势问道。

“有几个,不知您想请几人?”

洛媱收起册子,豪气地说:“把你能找到的都叫来,本官有事吩咐。”

“啊?”

“去吧,多多益善,本官要在落日前见到他们。”

刘炳胜一头雾水地离开,想不明白修个房子怎么还要大张旗鼓的。

难不成这位年轻的陆大人是个大贪官,刚来就想造大房子住?

洛媱上任的第一天,除了中午吃饭,一直在班房里整理账本。

除了最开始来的那三位,后来又加入了两名书吏,他们身无官品,空有一点学识,却一辈子转不了正。

在现代,就等于那些体制内的编外人员,待遇与有编制的天差地别。

有了表格,数据一目了然,就连普通小吏都能看出账务上的问题。

粮税、商税,各种苛捐杂税一年下来并不少,但除了上缴了大部分,剩下的那些到底用在了哪里呢?

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开支。

比如,有一天赵县丞家死了一匹马,为了给赵县丞买马花费了一百两。

还有衙门每日的餐费开支就要三十两,就连统计数据的小吏都忍不住吐槽道:“就那几粒米几片菜叶子竟然要三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