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刘县丞无奈地说:“大人不如收回成命吧,收容所一事还需再三斟酌,照这样下去,百姓们有孩子不养,有老人也不养,全丢给官府,这还了得?”

“本官确实思虑不周,也没与他们说清楚,收容所并非什么样的人都收的。”

能连夜送来的都是县城本地人,县城就这么大,是谁家的老人和孩子一查就清楚。

洛媱打发张思安带人上门,通知家属:“转告他们,本官可以把人收下,但也不是无条件的,一个老人每个月收二十斤大米,十斤蔬菜,一个孩子每个月收粮食三十斤,黄豆十斤,蔬菜十斤,只要他们给粮食,本官就替他们养着了。”

能把老人孩子丢过来的人家,肯定不舍得粮食,否则还不如就放在家里饥一顿饱一顿地供着。

“要是他们不给呢?”张思安问。

“那就把人领回家,再告诉他们,收容所只收孤寡,他们想要本官奉养父母照顾孩子也行,除非他们先自戕,等六亲死绝了,本官自会接收他们。”

周围的百姓听到这话就明白收容所没那么好进了,几个原本也有此打算的人偷偷歇了心思。

事情闹到最后,洛媱将这几户人家的大名写在了公告栏上,让全县城的百姓“瞻仰瞻仰”他们的“光荣事迹”。

洛媱将收容所建在学堂隔壁,那里原本是楚彧故居,被烧毁后成了废墟,顺理成章成了县衙可支配的土地。

等建起来后,收容所里的孤儿到年纪了就去上学,学生到一定年纪了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照顾老人,形成一个良好循环。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打算了。

洛媱此时最要紧的还是赚钱,没钱寸步难行。

豆腐坊的盈利相当可观,这东西便宜,百姓们都乐意花几文钱买几块豆腐回去尝尝鲜。

之后又试了几种豆制品,反响都很不错。

豆腐坊建起来后,洛媱从永固村那边挑了近一半的犯人过来,全是女眷和孩子。

流放过来的犯人创造的收益归郡守府,也就洛媱和梁郡守的关系好才敢这么干,否则梁郡守那一关就过不了。

洛媱收到梁郡守的信时,她正在面试一批账房先生。

县衙缺人缺的厉害,尤其是财政方面的人才。

县衙里这些小吏们也有能算的,但也只会记账算账而已,对财务管理方面一窍不通,更不懂得如何做预算。

她要建收容所,竟然没有人可以给她算出一个预算数。

所以她只能从账房先生里面选人,他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至少在账务方面是专业的。

其实她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是殷掌柜,可是殷掌柜太忙了,而且他是楚家的人。

洛媱可不敢再从楚晏手里抢人了。

面试了七八人,洛媱最后只要了一个,一个十分年轻的账房学徒,出乎大家的意料。

“大人,小人斗胆,敢问为何选一个学徒而不选小人呢?”学徒的师父今日也来了,他对陆大人的选择十分不解。

洛媱知道他们都有疑惑,指着那名年轻的学徒说:“程耀此人,是本官目前正在寻找的人,并非你们不如他,而是他擅长花钱,而你们只擅长算账,这就是区别。”

众人更加不解:“为何一个账房先生要懂怎么花钱?”他们学的就是记账算账。

“这么说吧,假如苍梧县县衙今年赚了一百两银子,但本官想修路、想建学堂、想建收容所、还想给日子过不下去的百姓补贴一点,那这一百两该怎么花才能满足本官的需要呢?”

一名账房大声反驳:“这根本不可能够,一百两想修路都不够,更别提其他。”

洛媱叹气道:“是啊,远远不够,程耀,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