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2)

徐纾言今日确实喝了很多酒,不然不会醉醺醺的跟过来。

又流泪的厉害,闭着眼睛要乔昭亲他。

临走时还塞给了乔昭一方手帕。啥话也不说,就塞进乔昭怀里,然后走了。

别扭的紧。

“昭昭觉得宋景洵此人如何?”宁安郡主望着乔昭,问道。

乔昭回过神来,见宁安郡主和乔愈年齐齐望向她,十分正式。

有些莫名,但乔昭还是如实说道:“他人挺好的,在中京的世家子弟里面首屈一指。”

乔昭也没说大话,宋景洵确实在中京小一辈里面,确实是出类拔萃。宋老太傅的嫡孙,永和十九年的状元郎,现任翰林院侍读学士。长相温润如玉,性格周到细致。

完全就是一个芝兰玉树的妙人。

乔愈年爽朗一笑,道:“甚好,这孩子确实是个不错的。”

乔昭道有些好奇,问道:“我怎么瞧着你们对这宋景洵十分熟悉,为何我之前从未见过他?”

宁安郡主笑道:“你哪里没见过他?小时候你抢人家拨浪鼓,霸道得很。抱在怀里我是拿都拿不出来,只能让给你。”

“啊?是吗?”乔昭有些尴尬道。

“是啊!你小时候那叫一个霸道,非要景洵叫你姐姐。不叫的话,就拽着不让人走。明明人家景洵比你还大好几个月,哪有你这样不讲道理的。”

宁安郡主边笑边吐槽乔昭小时候霸道,净知道欺负人。

也就是宋景洵脾气好,事事让着她。要是遇到一个脾气差些的,早就和乔昭打得不可开交了。

小时候就认识吗?一点印象也没有。

“那后来怎么没有交集了?”乔昭又问道。

问到这里,马车里的氛围有些沉重,宁安郡主的情绪也十分低落。

宁安郡主叹息,眉眼间有些不忍:“这孩子也是可怜的。他母亲与我原是闺中密友,后来他母亲身体愈发不好,生下孩子没过几年便辞世人间。”

“那他父亲呢?怎么从未见过他父亲,只看见宋景洵跟在老太傅身边。”乔昭问道,她想起和宋景洵初见,他就是安静的站在宋太傅身旁。

“宋老太傅的长子,也就是景洵的父亲。太过于伤悲,就辞官去了道观里修行,再不曾回来。孩子也就几岁大,就舍得将他一个人孤零零扔在老太傅身边,这有父亲还不如没有!”

宁安郡主说着说着就有些生气,她是看不惯宋景洵父亲的做法的。但是毕竟是别人的家事,她也不能插手太多。

“后来两家就走得不密切了。”乔愈年接过话语。

原来还有这层渊源,难怪乔愈年和宁安郡主对宋景洵十分关注。

乔愈年安抚的拍了拍宁安郡主的手,宽慰道:

“景洵也是争气,你看他现在这般,才貌双全,想必他母亲在九泉之下也为他高兴。”

宁安郡主叹息道:“是啊,现在大了,能撑得起门楣了。”

-------------------------------------

宋老太傅寿宴结束以后,一切又重新回到正轨。天气越来越寒凉,每个人都忙忙碌碌,没有空闲。

虽然那日,乔昭承诺会和徐纾言私下见面,但其实两个人自那日以后,便再没见过。

两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实在空不下来时间。

尤其是徐纾言。

最近中京人心惶惶,顾昀之在朱雀门街被刺杀一事,查到了些许眉目。

近半个月连续抄了好几家,一时间中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朝堂上也是一片乌云笼罩,不敢置喙太多。

倒是有些谏臣觉得徐纾言此举过于武断,前一日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