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钻也就不揽那个瓷器活。”赵氏呸了一声,扭过脸去,拒绝再听大女儿的恳求,她真的怕在大女儿胡善围的哭诉下,自己会一个不忍心答应下来,毕竟她虽然疼小女儿胡善祥,但大女儿胡善围也是她愧疚居多的心头肉。
赵氏生胡善围的时候年纪小,当初因为家里穷,她的夫君胡荣还不是锦衣卫百户,当时后宫中人手不足,皇帝下旨要选女官,只能忍痛把女儿送入宫中,本想着一年好歹能见上了几次也就罢了,看着女儿活得好好的,赵氏也就心满意足了,谁知道,女儿胡善围偏偏是个有能耐的,平日里不吭不响的,几年过去了,居然爬上了尚宫的位置。
而小女儿胡善祥就更不用说了,在赵氏以为自己可以坐享儿孙福的时候,居然老蚌怀珠,有了这么一个小女儿。赵氏没把小女儿当做是大女儿的替身,只以为是上天看在她母女分离的份上,又赐给了她一个意外之喜,因此也更加的疼爱入骨。
因此,对于大女儿胡善围带回来的消息,赵氏越发觉得晴天霹雳,既有对小女儿的心疼,又有对大女儿的埋怨。想要拒绝吧?一想到大女儿坚定的眼神和乞求的目光,赵氏只觉得心越发的分成了两半在激烈的撕扯,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这几日对着小女儿越发的愧疚和心疼。
胡荣来回的踱步,一会儿就伸长脖子往屋外头瞅一眼,看小女儿胡善祥还没有回来,焦急的不行,又吩咐下人出去接着找人,又焦急的走了几步,看到自己夫人伤心绝望的神情,不由得也软了几分心肠。
“哎,夫人,不是我不心疼善祥,善祥是咱们的老来女,几个孩子中我最疼爱的就是她了。”胡荣安慰赵氏道:“可善围也是咱们的女儿,这些年来她一个人在后宫里有多不容易才爬上尚宫的位置,光是想想我这个当爹的就心如刀割啊。”
胡荣说着边悄悄抬起一只眼瞅赵氏的脸色,见赵氏面容为之僵硬了一下,后又恢复伤心的模样,也知道这是有几分被自己说中了心思。
一个是愧疚居多的大女儿,一个是从小疼爱的小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夫妻俩单独疼哪个都不是,也不能只为了一个着想而伤了另一个女儿的心。因此大女儿胡善围一回家交代这个消息,两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先瞒着小女儿,然后找机会旁敲侧击的慢慢告诉她,可谁知,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居然被小女儿胡善祥知道了,两人还以为没什么事了,毕竟小女儿从小就是个乖乖女,会听话的入宫,却不防小女儿胡善祥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第二天居然就不见人影了。
赵氏又用帕子抹了抹眼角的泪珠,反驳道:“你就不能想想办法,打消了善围的念头吗?”
那太孙妃是那么好当的?不说别的,赵氏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她们妇人家也是有交际圈的,这几日传的沸沸扬扬的未来的太孙妃人选早已被太子妃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带入了宫,正跟在太子妃身边学规矩,就等着年岁到了,就和太孙成亲,这青梅竹马培养起来的感情,又有婆婆亲自带在身边教导,她们家的女儿入了宫,怎么和人家争宠?
更何况,据小道消息说,这个孙氏长的颇为貌美,纵使赵氏觉得自己女儿无论品貌还是长相都不会屈居她人之下,可这心里却总有几分的不舒服。
“我倒是想,可你觉得善围能同意吗?”这话说出口,胡荣其实也是挺唏嘘的,总觉的对着夫人有些心虚,或许是他心里也赞同大女儿的主意多些吧。
哪个男人不想升官发财,别管走的是什么渠道,建功立业也好,靠女人也罢,得了实惠才是正经。
远的不说,只说近处的,那张氏一族不就是因为出了个太子妃,一家子鸡犬升天吗?曾经和自己一般只是个喝五吆六的小官,碰到官职高些的人物就得战战兢兢的问好。现在被皇帝封为彭城伯,一家人飞黄腾达,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