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基深深地吸了口气,想起和善祥私下聊起如何处理二叔时的话题,直截了当道:“皇爷爷和父皇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二叔,如今二叔知错能改,也算不负皇爷爷和父皇的期望。只是二叔以后便不必回封地了,就还留在京城的汉王府吧,门口的锦衣卫朕已经撤下,还望二叔日后能够谨言慎行,别再被引诱犯下弥天大错。”

其实胡善祥是觉得把朱高煦关起来或者杀死是挺可惜的,毕竟朱高煦打仗真是一把好手。明初能打仗的将领太少了,虽然朱瞻基也是个六边形战士,但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不像朱棣一样,有个随时能顶上监国的太子,大臣们也不会放心让他御驾亲征。

但朱高煦的不稳定性太高,把军队交给他,满朝文武包括皇帝,怕是谁都睡不安稳,得一直提防着汉王随时可能会谋反。所以,他们觉得还是把汉王一直关起来最好。

但朱瞻基却不想落下一个囚禁亲叔叔的名声,和朱允炆一样“青史留名”,所以就只能先想办法把汉王给收服了,然后再敲打敲打,让朱高煦再没有谋反之心,最后的价值也要榨干了,对大明和他岂不是真正的两全其美?

对朱瞻基的心思毫不知情的朱高煦:就我是冤种被,被你们祖孙三代欺负。

朱高煦冷哼一声,懒洋洋的道:“都听皇上的。”

呵呵,他就知道,朱瞻基不杀自己就不错了,能把自己从圈禁的状态放还自由之身就是开恩了,除非是疯了才会让自己带着妻儿回封地。

“既然如此,二叔就谢恩吧!”朱瞻基认真道。

咦?不是说一家人不用多礼吗?

朱高煦抬头看去,确定朱瞻基没有说笑,于是在心底里骂骂咧咧,面上却恭恭敬敬的行礼退下。

朱瞻基看的满意非常,嗯,被关了那么久,总算是有长进了。

一时间,这叔侄两人的关系仿佛颠倒了个。

收拾了汉王,其他暗地里的阴谋家也就不足为虑了,只是一想到支持汉王一而再再而三谋反的,居然全都是老朱家的血脉,朱瞻基就想学学朱允炆,把他们都给削了。

只是想想朱允炆削藩失败的下场,朱瞻基告诉自己不能急,为了不引起他们的激烈反抗,还是要徐徐图之。

后宫中,张太后得知汉王朱高煦被皇帝无罪释放的消息,十分的不高兴,和胡善祥聊天的时候说起来,语气很是不满。

“瞻基这孩子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就这么放了汉王,这不是养虎为患吗?”

“当初先帝还在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俩真不愧是亲父子,汉王逼宫谋反,犯得可是杀头的罪过,看在血脉亲情的份上,先帝只把他给圈禁了,瞻基究竟是怎么想的,居然就这么大摇大摆的释放了。”

张太后难以置信,要不是顾忌自己的身份,怕给儿子添麻烦,她早就直接跑到前朝去质问了,也不会只像现在这样只拉着胡善祥一个劲儿的吐槽。

胡善祥却不多言,只是不停的奉承,赔笑道:“皇上仁善,汉王到底是皇上的亲叔叔,总不能真让皇上背负上杀亲叔叔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