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满意的笑了笑,然后看向了妻子。想说看在郭氏给他生了几个孩子的份上,自己死后就别为难她了,实在不行就让她出宫去儿子的藩地,只是这话还没说出口,眼前就一阵阵的发黑。

三杨和手握兵权的武将们此刻都跪在殿外,听到朱瞻基惊慌的大喊声都齐刷刷的抬起头来焦急的往殿内的方向探望,小太监突然出来请他们进去,几人互相搀扶着徐徐入内 。

“诸位臣公,朕不行了,等朕去后,太子登基,你们要尽力辅佐,只要是为了大明好,太子宽仁,不会因为几句怨言怪罪你们的。”

大臣们跪在地上,也是伤心的说不出话来。

十个月前,他们刚送走了一位非常难伺候的皇帝,新君登基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幸福的春天。比起先帝和大明的开国之君,当今真的太好伺候了,就算有什么的地方触怒了皇帝,只要没彻底捅破了天,皇帝都是不计较的,除了宋朝的宋仁宗,上哪儿找这么好伺候的皇帝啊,这是他们作为臣子的幸福生活具象化了。

相比之下,虽然太子是当今的亲儿子,但从小接受永乐皇帝的教导,脾性更偏向永乐帝,真的不如当今这样好说话,比起伺候这位,他们当然更喜欢当今了。

只是无论他们如何的不舍现在的生活,皇帝的命数如此,阎王要人三更死,决不留人到五更,皇帝的命数也毫不例外。

因为怕前后两位皇帝离世间隔时间太短,百姓守国丧不能正常嫁娶,耽误百姓正常生活,朱高炽早早就留了遗诏不许铺张浪费,因此他的身后事办的并没有永乐帝那样宏大,但皇子和臣公们的悲伤却情真意切多了。

第137章 郭氏殉葬 朱高炽,明朝的第四……

朱高炽, 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太宗朱棣嫡长子,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登基, 次年改元洪熙, 世人皆称之为洪熙皇帝。

生性端重沉静, 天禀纯明, 恭俭爱民, 喜好读书。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为人宽厚, 为政开明。赦免旧臣,平反冤狱, 废黜苛政, 让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文化得以复兴。

在先帝起兵靖难期间, 抚慰士卒, 镇守北平, 以万人军民拒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围攻。

先帝登基后第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其妻张氏立为皇太子妃。

先帝数次亲征, 太子监国有功,勤政爱民, 无丝毫错漏,深得百官敬重。

洪熙元年五月,洪熙帝病重,不久后驾崩,享年四十八岁,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而后葬于献陵, 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一年之内,大明江山换了三位皇帝,无不让人感慨叹息。

灵位前,张皇后哭的撕心裂肺,整个人痛苦的像是瞬间老了十多岁。

短短一年的时间,从太子妃一跃而成为皇后,又从皇后升职为太后,但代价确实在太大。

要说多爱丈夫也没有,但总是舍不得的,早就跟他说过无数次,不要沉迷女色,少吃些大鱼大肉的饭菜,这些对他的身体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可是人要找死他人也没有办法。

说也说了,劝也劝了,朱高炽不听,照样我行我素,现在好了,终于没命了,如他意了吧?

“母后,父皇去了,您也要顾着自己的身子啊。”

胡善祥揽着张皇后的背劝慰道,生怕张皇后悲伤不能自制,一下子再哭晕过去。

张皇后和朱高炽毕竟是少年夫妻,青梅竹马,胡善祥进宫后也看的分明,两人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也会因为后妃产生私心,但相处时的真心实意也是明眼人能看的一清二楚的。

虽然和她与朱瞻基不一样,胡善祥现代思想接受不了出轨的男人,但对于古人而言,女人不会在乎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