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什么都懂一点,察言观色也不在话下,但几次的交流下来,他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乌格齐哈身上的矛盾和不对劲儿。

他觉得乌格齐哈子不想普通的外族奴隶,在南京的时候还不明显,跟着皇帝迁都的大部队一路随行去往北京的时候,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

于谦倒是没望他们初次相遇的那上面想,塞外苦寒,烈酒在关外的价格几乎是大明内部的四五倍还要高,他们本就是打了败仗的奴隶,没那个银子去买酒,可不就得去偷么?

但于谦却发现乌格齐哈时常像是在偷偷的观察周围的一切,偶尔还冲别人打听有关皇帝的一切,和又颁布下的新政,竟然比他这个虽低但好歹有个官职再身的弼马温还要关注朝廷大事。

而且,于谦可以肯定的是,乌格齐哈本人在原本的部落,地位肯定不低,一个外族人,会说会写大明的官话和文字也就罢了,居然和于谦讨论起兵书来,也是言之凿凿的样子,这可就不普通了。

于谦几乎是瞬间就反应过来,什么哈斯珠子,怕是这个名字都是假的。

不知道这个人故意埋伏进奴隶营有什么目的?

于谦不想打草惊蛇,想着言语试探一番,看能不能发现一丝对方漏出来的蛛丝马迹,于是便垂下眼睑,仍然态度如常的和对方插科打诨。

然而乌格齐哈是什么人?

执掌草原最大部落,瓦剌部的首领,老谋深算到朱棣带队亲征了数次都没把人拿下,识人的本领是一等一的,几乎在瞬间就从于谦不漏声色的面容上发觉自己有暴漏的可能,于是退意萌生。

罢了,好不容易忍辱负重一番,能知道自己是被什么给坑害了也算有个交代,其他的事情以后再派人慢慢打听。

如此也不算是无功而返,吃一堑长一智,记住这个教训,铭记于心,必会让大明皇帝为此付出代价。

而就在于谦反复的下不定决心,是直接将人抓起来,还是再试探一番的时候,乌格齐哈已经带着一群奴隶在军马营中放了一把火,并抢了数匹骏马跑了。

这下,事情再也瞒不住了,直接在皇帝那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马哈木哪怕平时隐藏的再深,大明的暗探前赴后继的派出,也得到了一份对方的画像,而在对比照着于谦的描述之后,皇帝和太子、太孙、还有将人捉住的汉王才发现,原来瓦剌太师马哈木居然就隐姓埋名藏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天杀的,打了一辈子的雁,这一次居然被啄了眼。”

不说知道这个消息,怄的想要吐血的汉王了,连胡善祥都从沸沸扬扬的议论中得知了这样不寻常的操作一事。

异族太师隐名埋名亲自跑敌军中埋伏的,大明朝也算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了。

第109章 着火 几乎瞬间,皇帝就做出了……

几乎瞬间, 皇帝就做出了应对,派汉王带兵追击,务必要将人留在大明境内, 不论生死。

汉王当即接了旨意, 带着自己的护卫就追了过去, 但终究还是晚了, 北京距离关外太近, 尤其是和南京相比,而他们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对方一步, 一步晚步步都晚,等人赶到奴隶营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

而于谦却因祸得福, 被留在在京城, 弼马温这个官是做不了了, 但还可以任命别的。

朱瞻基想着于谦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弼马温, 现在把他调回兵部应该不会太引人注意, 于是便找皇爷爷恳求了一番, 让人回到了兵部。

永乐十九年的正月初一,皇帝在太和殿接受了百官的朝贺, 之后大祀南效,又命令大赦天下, 半个月的时间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

迁都仪式准备的很是盛大,至少胡善祥觉得,来到古代了这么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