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大多数的一国之君做不到的姿态。
看着几人的敬佩之意,朱瞻基默默挺起胸膛,隐隐自傲,跟在朱棣的身后,扔种子、埋土的动作越发的娴熟。
胡善祥看着被朱瞻基抢去的种子和工作,默默的把视线移到田垄旁边悠闲吃草的黄牛身上,有没有一种可能,根本不用皇帝亲身上阵来彰显勤劳,他们有的是劳动力?
玉米是许道中换到的最多的种子,用两个小麻袋装着,胡善祥估算了一下,应该有个四五十斤的样子。没有问怎么没换更多些的话,那些土著也都不是傻的,粮食的重要性懂得都懂,能换回这点已经是许道中出众的机智了。
眼看着皇帝边挥锄头边和老农交流,大有相见恨晚的架势,胡善祥想起还有其他的种子没种呢,就和朱瞻基说了一声,让他把沉浸在劳作中的皇帝请出来,别再费力不讨好的和黄牛抢活儿了,说真的,这么长的时间,换成黄牛来犁地,那工作效率真不是朱棣可以跟的上的。
让老农将黄牛赶到地里,胡善祥带着几人匆匆去看另外几块留出来种植的试验田。
第94章 产量差异 玉米是可以和大豆一……
玉米是可以和大豆一起套种的, 胡善祥前世听过一耳朵,说是可以增产,原理是什么她不知道, 但既然能流传下去, 那便必然有其可行性。虽然老农不是很理解, 但眼前的贵人既然这样说了, 他也只能听令行事。
朱棣倒是很好奇, 并且问了出来。
胡善祥无奈,只能挑着回答自己知道的:“孙媳只是听说大豆可以改善土壤、增加土地的肥力, 而这玉米毕竟是从海外带回的作物,能不能成功种植谁也不清楚。”
“如果成功种植了玉米自然是好的, 但是也要未雨绸缪做好失败的准备, 若是真的种不出作物, 有大豆的产量也不算是血本无归。”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瞻前顾后了点, 但未雨绸缪的事也不可或缺, 几人就更不可能反对了, 无论信不信胡善祥的说辞,都接受了玉米和大豆套种的结果。
土豆暂时没有办法种植, 许道中带回来的都是成熟的土豆,要等土豆发芽再将其根茎切下来抹上草木灰才能种植, 胡善祥只能先嘱咐许道中将土豆放在通风处等它生芽后,再拿出来用。
许道中认同的点头,却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略带担忧的对胡善祥道:“我听当地人提了一嘴,说是这个叫土豆的东西,让他们那里颗粒无收,作物几乎灭绝, 你确定这东西真的能种吗?”
想起当地土著人看这东西几乎如同灾难的表情,许道中免不了有些质疑。
胡善祥想了想,记忆中确实有土豆容易遇到病害,说道:“土豆的产量是很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能连着种,不过咱们大明可以种植的饱腹作物品种也不少,应该没有人傻到只重土豆这一种,不过提醒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土豆遇到了自然灾害该怎么办,胡善祥不是学农业的,所以也没有办法,只能安慰自己好歹不是只有这一种可以饱腹的作物,不至于让一块土地上只种土豆这一种作物。
朱棣这时走到胡善祥身边问:“听瞻基说许道中带回来能饱腹的良种有三样,既然土豆会威胁到地力,那么不种它不就行了?”
大明的土地上本就有自己的作物,虽然产量连胡善祥口中十石的一半都达不到,但既然已经有了两种作物,那么第三样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对朱棣来说已经足够惊喜,缺了一个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胡善祥无语,那有因噎废食的,再说了土豆可是这三样良种中产量最高的,几乎是番薯的两倍,玉米就更不用说了,产量还比不过番薯。
偏偏此时,许道中又马后炮的托起了后退道:“我听郑和说过,他从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