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地位越高的人, 对这种卜筮之言就越是深信不疑,而胡善祥就是利用帝王的多疑之心, 瓦解了朱棣的猜疑之后,让皇帝对她的话只余信重。

朱棣的眼神瞬间变得深邃而炯炯有神,眼眸里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彩,他和太子、朱瞻基三人相视一笑,瞬间心里什么都明白,或者说是一种不可言说的默契。

这种默契只存在于他们爷孙三代人之中,不用说就能明白, 那种会心一笑就更沉的汉王和赵王两人急不可耐,恨不得破口大骂。

明明是三代人的默契,却将他们兄弟俩隔离在外,这还是亲爹能干出的事么。

汉王发挥了他搅屎棍的个性,气急败坏的把矛头转向了太子,收拾朱瞻基这小兔崽子,还得让他爹出马,老爷子心疼大孙子,别说朱瞻基没有功劳,就算差事办坏了,老爷子也舍不得责骂,还是得换个人来。

“太子爷,太孙这可是拿着咱们大明的国威和声誉在开玩笑啊,你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

朱高炽怎么都没想到老二没能撬动老爷子,居然把注意打到了他的头上,于是一边看看老爷子,又转头看看儿子朱瞻基,耷拉着脸对汉王说道:“老二啊,你这也看到了,爹他的态度这么坚决,我也不能顶着不孝的骂名继续劝阻啊。”

说完,朱高炽退后几步,拉过边上的帷幔掩耳盗铃般躲在里面,眼睛留恋在帷幔上繁琐的花纹上,仿佛被花纹的精致锁吸引,做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姿态。

太子可不傻,他虽然抠门了点,但看事情比任何人都清楚,所思所想也比大多数人要深远的多。

其实他也不赞成郑和远下西洋的政策,没错,郑和确实宣扬了大明的国威,也为他们大明国库的丰腴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郑和带着来大明朝贡的藩国回来之后,哪回不是怎么进来的就怎么送出去?这么大方的来几次,国库收入再多,也支撑不起来啊。

也就他爹说一不二惯了,做为在强势老爹手下讨生活的太子爷,朱高炽只能把自己的小心思压在心里,任何政策等只能等以后自己大权在握的时候再拿出来使。

但发现银矿就是另一码事了,这是典型的只进不出啊,别说他爹心动了,朱高炽的大肥手摸着自己的小心脏,现在还在扑通扑通的跳,只要一想到一船又一船的银矿被运回大明的国库,他这个太子也觉得激动的很。

汉王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努力隐藏自己身影,掩耳盗铃般的太子,只觉得老大他是真的萎了,以往唯唯诺诺的让他看不上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萎靡的退缩了?

他不是一向看不上他爹用兵吗?打个关外的部族都要被太子捏住七寸给挡回去,怎么这个时候就这么干看着不敢反驳了?就为了那些银矿?老大是不是忘了,即使银矿被挖了运回来,他这个太子也得不到一分钱,做这幅顺从帝意的姿态是给是看呢。

还不能顶着不孝的骂名劝阻?

我呸,以往他劝阻的还少吗。别说劝谏了,差一点就敢以死相逼了。

不想再看二儿子和三儿子的傻脸,朱棣直接开口,一锤定音道:“此事就按太孙说的定了,朕会命人以护送使臣安全回程的名义去往日本岛,届时趁机让他们在当地驻扎,

椿日

尽量收买他们的官员,雇佣当地的百姓挖矿……”

皇帝君令之下,对小日子国的未来做了规划,无论日本国的国王有怎样的狼子野心,有他们大明的军队做掣肘,只要小日子人敢有任何不轨的动作,就一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哼,都留下来给他们大明挖矿吧。

一举两得,也省的还要他们大明千里迢迢的运送百姓过去,他们大明地广人稀,建设自己的国家还不够使呢。

“不是,爹,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