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月湖形似一弯钩月, 将祈见坛围在其中, 湖面平静无波如宝鉴般莹澈清透,想来便是因此得名。湖畔栽了一行垂柳,好些走不动了的文官这会儿正在树下弯腰扶着树干喘粗气。

“我说许、许公公呐,咱都走了这么远了,先歇歇脚吧。”

“是啊,本官实在是走不动了!”

许公公回头笑眯眯道:“各位大人且再忍忍,过了这座桥咱就到了。今日朝会非同寻常,误了陛下的大事就不妙了呀。”

众人面面相觑, 谁都不敢忤逆圣意, 只好咬牙抬起腿继续走。

没人再提休息的事,人群中却有另一种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陈大人你说,陛下将我等召集至此处, 究竟是为何事?”

“不好说,兴许……是为着长公主那件事吧。”

“哎, 你们也知道长公主和妖女那档子事了?”

“这事差不多都传遍京城啦,陛下捂不住的,啧啧……”

……

走在人群前头的礼部尚书程纶听到背后传来的这些议论,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得色。随后他正了正衣襟,凑到上官鸿身旁,一脸惶恐地低声道:“上官大人,您听这……”

“哼,除妖星,正纲纪,乃民心之所向。”上官鸿两袖背在身后,未曾驻足片刻,昂着首目光凛然。

“这是自然。”程纶颔首附和了一句。

他那义子黄统领走上前来,望着上官鸿远去的背影,喜滋滋地朝他竖了个大拇指:“义父高明。”

“我倒要看看她晏逐川这次还能奈何。”程纶眯了眯眼,随着百官队伍踏上跨湖桥,一步一步朝祈见坛的方向走去。

过了桥,祈见坛的主殿映入众人眼帘。鎏金攒尖宝顶,三重蓝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排排皎洁的白玉石柱和阑干,华美而庄严。好些还未参与过祭天大典的年轻新臣,更是初次得见这份气派,时不时抬头环顾张望,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晏辰作为一国之君,自是还未出现,百官便似往日上朝般在石阶下排成数列,静静等候。

未过多时,一阵急急的马蹄声自后方遥遥传来。

许多官员回首看去,只见一人一马正沿着湖岸边疾驰而来,待那人跨越桥头,所有人都看得分明来人正是长公主晏逐川。

方才还在议论纷纷的人们一时间息了声,有的投去怀疑的目光,有的心虚般低下了头……而晏逐川连一个眼神都欠奉,她飞身下马,从文武百官的列道中穿过,大步迈上石阶,径直走到殿前,铁青着脸问许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