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叫文渊山,是因为前几年有几位大儒在附近买了庄子住下了,恰好,这几位大儒在外游学归来,如今正在文渊山的庄子上住着!”窦氏给温阮解释,“我相公一听这个消息,就非要郁公子陪他去。”
“不过也好在是他们去了,不然我怕郁公子想你,都要启程回下河村了!”
彭州府这几日十分的热闹,尤其是文渊山附近,更是聚集了天下不少的学子。
听闻,赵家那位出了名的神童赵听斋也去了。
彭州府九月便是乡试,故而这段日子,彭州府的客栈简直人满为患。
“九月乡试?”
温阮有些疑惑,“院试不是刚刚结束吗?”
窦氏解释,“院试是在七月,三年之内两次,而乡试是三年一次!”
“之前乡试要去隔壁的应天府,可自从彭州府越来越大后,彭州府的学子们便可以在彭州府参加乡试了!”
“学政大人们已经到了彭州府,我想着,过几天会更热闹!”
温阮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她问窦氏,“彭公子这次会参加乡试吗?”
“太赶了……”窦氏摇头,“虽然律法没有规定必须来年才能参加乡试,但是之前也有人这么做过,结果不是很好!”
院试和乡试的难度不是一个级别的,而且考的东西也完全不一样了。
一般过了院试的人,会再读个几年书,等四书五经都熟的不能再熟了,才会考虑乡试。
像彭昼,他虽然聪明,可是却没有把握去参加乡试。
考试这种东西,并不是越挫越勇,反而是会渐渐的让人失去信心,故而彭昼决定再读几年书,再去参加乡试。
“我听说……”窦氏压低了声音,“赵家那位小公子,今年要参加乡试!”
温阮已经听无数的人提起赵听斋了,毕竟十三岁的秀才还是小三元,在大越朝可是第一个。
只要是家里有读书人的,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我相公说,这位赵小公子名不虚传,他有些过目不忘的本领。今年,赵小公子十七了,他应该会参加乡试!”
“我瞧着,这次的解元,赵小公子是当仁不让的!”
窦氏一直都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故而彭昼说起赵听斋的时候,窦氏倒是不觉得惊奇。
毕竟,不是人人都和赵听斋、郁危一样,是个神童。
“阮妹妹!”窦氏说,“我瞧着郁公子这次也不会参加乡试了,不如你在这边先住一段日子,等乡试结束了你们再考虑要不要回去?”
温阮没有拒绝窦氏的好意,“好,都听窦姐姐的!”
只是,温阮也隐隐约约的觉得,郁危怕是要去参加这次的乡试。
因为他在信里写过了。
温阮想着,郁危和彭昼在文渊山听大儒们讲课,怕是没时间回来,故而也没让人去通传。
结果三日后,这一夜刚刚入夜,她洗漱完毕,正准备睡觉。
突然,有人敲门。
“谁?”
“阿阮,是我!”
第219章 君心我心
“嗒嗒嗒”
屋门被轻叩三声的时候,温阮第一时间是握着枕边的匕首,可在听见郁危的声音的时候,觉得自己那颗平静的心却突然剧烈的跳动了起来。
她赶紧把匕首往枕头下面一塞,然后起身就去开门。
屋外,郁危风尘仆仆。
和乡下不一样,彭府的每一个小院廊下,都挂着防风灯,即使夜里瞧着也不是一片黑漆漆的。
光线并不算明亮,可温阮瞧着眼前的少年,他的眼里像落入了千万星光,或许是因为忙着赶路,那薄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