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问题可不是啥好事儿。

陈娴的冷汗刷刷地从额角往外冒,脸色都变得发?白。

她又安慰自?己?,算了,反正舒苑旁听?,等走出教室,没人认识她。

问题问得突然,舒苑迅速组织思路跟语言,开?始回答:“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性质说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否定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公正性、客t?观性,改革开?放伊始,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化,新闻事业需要重新定义它的性质”

见陆公斋一直在听?,并没有打断她,舒苑就一直往下?说,从新闻事业是刊登时事为主?的传播机构,到重新确立新闻真实性的权威,到重视经济新闻的报道,再?到肯定“读者需求论”,在新闻选择中关注新闻价值等等,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足够组成一篇短论文。

坐在前面的学生已?经知道回答问题的女生不是他们班的,不少人频频回头看,他们发?现舒苑的回答逻辑性极强,言之?有物,表达清晰,观点鲜明?。

陆公斋可是第一次在课堂上提问,这个女生走了狗屎运,居然回答得那么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陆老师提问,也能像舒苑那样侃侃而谈。那不就能给陆老师留下?印象了嘛!

可是他们回答不了那么好,只?能零零散散说几句。

在陆公斋跟同学们的注视下?,陈娴挺直脊背坐着,想不到舒苑把问题回答得那么好,让她都觉得倍儿有面子。

可是等舒苑回答完问题,陆公斋反应平淡,手掌下?压:“好,坐下?吧,咱们接着讲,讲到敦煌进奏院状,我这儿有两张残页的影印件”

舒苑心虚,她回答得挺好的呀,陆老为啥没有任何反应?

难道她说多了?剧透了陆老师或者某些新闻从业人员脑子里的内容?或者她回答的哪些措辞让人觉得政.治不正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有点麻烦。

无?论如何,她都不敢再?开?小差,坐得笔直,眼睛大睁,认真听?完了整节课。

陆公斋的风格是讲完课就走,很少留下?解答问题,不过这次他走在楼道里,被几个学生追上,有学生纠结了一会儿才开?口:“陆老师,那个女生回答问题,她回答得怎么样?”

陆公斋手臂下?夹着书,反问:“你们说呢。”

学生说:“她的观点很清晰,很鲜明?,跟当前新闻改革的需求是一致的吧。”

陆公斋说:“我都想不到她能有这种见解,她的思维非常深刻,有反思有操作性极强的建议,大学生能有这种见识足以让所?有让新闻从业人员汗颜。”

这是极高的评价!陆老师可是极少夸奖哪个学生跟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