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英姐对吧?据我所知,今年她应该是十四岁了。”
因为同住一个村落的缘故,即使记忆中只剩下残片般的印象,对于这个名字赵春花还是有着模糊的回忆。
没错,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我大舅哥希望找一个靠谱的人教教她一些基本的礼仪举止,这样在家里休养一段时间,也不至于每天在外劳作风吹日晒,变得憔悴不堪了。
在乡下,女孩子也要跟着家人一起下地干活,这样一来不仅皮肤会被晒得黝黑,而且手和脸都会变得粗糙无比。
为了将来能嫁个好人家,家里人也希望她能够稍微讲究一些外貌问题。
为什么想让人教一教呢?
主要是因为她哥哥非常信任这位老师,觉得快要出嫁的女儿应该学会怎样得体地待人接物,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婚姻生活质量和在婆家的形象问题。
不是说非得学到多么精通的地步,但至少不能让人背后议论说这家没把女儿教养好,缺乏应有的规矩与礼节。
他们家人同意让孩子过来吗?
带孩子可不是件轻松活儿啊,特别是到了小孩儿学走路的时候最是耗费心力了。
那简直是日夜不停地看管,稍不注意就可能会有磕碰。
英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需要照看着,所以在带孩子方面,她可能比你还熟悉多了。
我们并不需要付给她工钱,只要负责好她的一日三餐就可以了,对她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进城体验机会。
赵春亮看向了赵春花。
他的妹子确实是个有福气的人,她生了四个孩子后,大部分时间里,家务和照料孩子的事都由李博熏一手包办。
平时就连农田里的活儿也不怎么让她插手,顶多就是在农忙时节送送水、递递茶。
如果不是李博熏对她如此体贴入微,赵春亮根本不会愿意让妹妹赵春花继续为李家照顾孩子。
正因为李博熏对赵春花的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在对方去世之后,赵春亮心里始终担心着妹妹是否能够承受这种沉重的打击。
记得在她生病那段时间里,他一直都是忧心忡忡的状态,好在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担忧似乎有点多余至少从小妹身上看不出来任何崩溃的迹象。
然而有一点他却完全没有想到:真正原本的那个赵春花其实早在李博熏离世的时候就已经随他而去了;现在的这位“赵春花”,只不过是性格方面与原来的她十分相像罢了。
也正是因为兄妹二人平常联系得并不多,这才没有让他察觉到这其中微妙的变化与不同。
“那好吧,这件事就麻烦大哥帮我跟人家打声招呼。”
同村里的人更容易说话,因此也就省去了费心思考怎样安排外地来的客人住宿这一环节。
“行,你等着吧,过一会儿我这就去找他们商量一下这件事。”
虽然赵春花这些年没下地干活,也没怎么参与村里的活动,但她的人缘却很好。
这可能是因为她养大的几个孩子都非常有出息,听说是去帮赵春花家做事,李家的大哥不仅不拒绝,还显得十分高兴。
就连英姐自己也很开心。
她特别羡慕赵春花那份从容的气质,她们这群小伙伴也曾悄悄模仿过,可就是学不来那种从容的味道。
现在有机会向本尊请教,她当然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至于帮忙照顾小孩这件事对她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于是大家商量之后决定,第二天一大早,英姐(也就是李薇薇)就开始来帮忙,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开始工作,然后在下午五点左右下班回家。
这样一来,虽说家里少了英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