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1 / 2)

一家人安静了一会儿, 下意识都想到赵爷爷和赵奶奶的年纪也不小了。

父母去世,儿子当官得丁忧三年。

儿子如果是学?子,三年内不能?参加科举。

和赵淩同科的罗翰池, 就是因为这?个,考试时候年纪偏大。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

但无论是出于?感情还是功利,一般人家都希望父母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察觉到赵家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窦荣说道:“杜尚书丁忧后,景侍郎接替成为吏部尚书,水灵接替景侍郎任吏部左侍郎。白侍郎还是原职。”

“那你?现在的市舶司使呢?”

赵淩眨眼:“还是我。”

赵骅皱眉:“你?忙得过来?你?现在工部、户部,再得加上个吏部的官职?”

“应该行。工部郎中的职位本来就是方便我调度工部资源的,不然我造船还不够麻烦的。”跨部门?协调最烦人,不像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跨部门?,干啥都方便。

他不仅可以从工部调取人力物?力,还可以从户部(市舶司)直接调取资金,把?账目做清楚就行了。

“我现在这?个吏部左侍郎主要?是负责理顺宁吴那边的官场,明年主要?还是待在宁吴。”

打破一个独立了上百年国家的原有势力体?系不是三年时间就能?完成的。

原来的宁吴不是铁板一块,皇权对于?国家的控制力并不高,更像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

曾经的宁吴,中央只管地方上每年交上来多少税,别?的都不管。

地方由各种势力把?持,有些是权贵,有些是豪强。

这?其中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如何治理地方,或者是知道但不愿意治理地方,只管收上来更多的钱粮,让一个水稻能?够一年三熟遍地蔬果的地方,百姓还有不少饿死的。

兴修水利更谈不上,他们压根没这?个组织力。

一旦发生洪涝,百姓更是大量死亡,流离失所。

在宁吴的主要?产粮区,洪涝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

事情千头万绪,必须有高官坐镇在宁吴好好治理。

“哦,三哥,你?要?不要?来海州?有个海州市舶副提举的职缺要?不要??从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赵淩这?点还是能?够做主的。

赵缙当年科举名次不佳,哪怕有赵骅帮忙筹划,升迁之路相较于?其他兄弟还是更艰难一些。

赵缙自己倒是向来不在意这?些。

他家庭美?满,生活富足。哪怕官职低一点,他在工作上也从不出错,甚至算得上表现优异,从没有人给他穿小鞋,主要?是没人会主动针对他。

他自己父亲和兄弟都是天子近臣,妻族更是名门?望族,别?人哪怕不至于?讨好他,至少也不会得罪他。

他现在是从七品,这?次回京述职之后,爹跟他分析过,可能?会平调到一个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地区,或者是担任权限更大一些的官职,升官的话?得看机会。得上面?有好的职缺空出来。

现在市舶司的从六?

“要?!”赵缙搓搓手,“我读书的时候,海州还经常被人说是野人遍地,现在可不一样了。海州要?是真这?么差,太后娘娘他们怎么会舍不得回来?”

别?说是太后了,就是陛下也舍不得回来。

原先的海州府城相较而言是比较破旧且小的,规模不像一座州府,更像是一个规模大一点的县城。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赵淩可以大刀阔斧进行建设。

海州当地多民族聚居,各种民族之间自然融合,包容度很高,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度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