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得很早,拿着玄关上挂着的钥匙就下楼跑步,跑了一圈找到菜场,买了鸡蛋牛奶提回来。

又熬了些小米粥,煎了几个鸡蛋。

孟月仙坐下与他一同吃着早饭。

“怎么不多睡会?放假还不睡懒觉。”孟月仙喝着小米粥,吃儿子给做的爱心早餐。

顾南把拌好的黄瓜丁往孟月仙面前推了推。

“早起习惯了,今天我跟你去店里,不是还在装吗?我帮帮忙。”

“成,带你看看。”

二人吃过饭下楼,顾南想要骑车带她,被孟月仙拒绝。

“不信你老娘的驾驶技术?”

顾南被逗笑,“不敢不信。”

风驰电掣没一会儿,就到店里。

虽说还早,可里面早就干得如火如荼。

瓷砖贴得差不多,剩下的瓷砖贴在了灶台上。

灶台是北方的大锅灶,但是并没有用那么大的铁锅,而是做了三个小一圈的铁锅。

煮饺子煮多了水要浑得快,三个锅一起,换水方便。

连着灶台,做了一个折角的台面,在上面放面案,包饺子擀皮,正合适。

等灶台建完就可以做店里的地面找平,再把店门口的砖铺平,就齐活儿了。

现在唯一需要她操心的是牌匾。

妮子实在太能干,店里的活儿已经不需要她掺和。

顾南跟陈启打过招呼,便跟着孟月仙出门。

此时老街的所有牌匾大多是木质,便宜耐用,也不用搞得太过花哨。

孟月仙却想起后世的商铺都用的发光牌匾。

天色一暗,五光十色,晚上开到第二天再关掉,这样夜市逛街的人也能注意这样一家店。

孟月仙有想法,但是又觉得会不会太扎眼,就问顾南的意见。

“我觉得没问题,这条街都是老字号,做了许多年,你这初来乍到,做得醒目无可厚非。”

“那我们就大胆创新,把生意做起来。”

有了儿子的支持,孟月仙信心满满。

此时用发光招牌的店铺都在新兴街道,孟月仙骑着港田,去那里制作牌匾。

一问价格,确实咋舌,按照一开始孟月仙要的尺寸,做上一个要三百多元,而制作一个木牌匾只要十来块钱。

权衡之下,孟月仙还是做了一个尺寸小的牌匾,用白炽灯光源,塑料透光薄板的材质。

来回讲价,一百元成交。

名字跟字体,顾南在一边出主意,选用楷体。

此时大多还是工匠用特殊的油漆直接在灯箱的透光面板上绘制。

名字是孟月仙想的,双喜水饺。

双喜临门这个词儿,是孟月仙认识的第一个成语。

她喜欢这个成语的寓意,好事成双,双喜临门,双双对对,跟‘双’这个字沾边的成语都不错。

顾南还颇为惊喜。

“你这个名字取得好。”

孟月仙有点小骄傲,“我现在可不是从前的孟月仙了,我现在是有肚子里有墨水的孟月仙。”

在傅淮川家呆的几个月,收获比付出还大。

起码认识不少常用字,会写自己的名字。

订好了牌匾,又折回到店里帮忙。

人手多,做得也快,两天时间,就开始给店门口铺砖。

地上的砖残缺了不少,孟月仙索性全都换掉,去了建材市场,挑了些便宜砖。

周末转瞬而逝,顾南要回学校。

白冰冰第二天就回到自己家,关起门来,叫吃饭也不过来。

孟月仙倒是不担心白冰冰的安全,因为第二天她就悄悄给白海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