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1 / 2)

为了提醒宋殊禹,柳玉犹豫之后还是小声开口:“甄大哥,那位大人厉害着呢,听说现在的小皇帝都对那位大人言听计从,之前县上有个人不满那位大人颁下来的政策,跑去县衙里大闹特闹,还当着好多人的面说那位大人的坏话,结果第二天就被处以火刑了。”

那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是整个桐溪县,连桐溪县附近的所有村落都在传。

后来,村里没人敢再直呼那位大人的名字了。

“所以我们不能说那位大人的不好。”柳玉郑重其事地说,“你没了记忆,不知道很多事,可你一定要记住这个。”

宋殊禹看着柳玉故作严肃的模样,突然又想摸一摸柳玉的脑袋。

最近他总是手痒。

“好。”宋殊禹点头,“我明白了。”

说完这个题外话,宋殊禹翻了一页画本,开始念正文。

画本的内容在宋殊禹看来很简单,讲的就是一个一见钟情、你追我赶、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实在没什么新意,看了开头就能猜中结尾。

只讲了几页,宋殊禹就感觉索然无味。

然而柳玉从没听过这种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问上一两句。

“元宵夜的灯会是什么样子呀?很多灯吗?”

“应该是。”宋殊禹答,“街道两边的楼上和树上都挂着灯笼,河里的船上也挂着灯笼,灯光映在水里,和岸上交相辉映,街上除了酒楼和铺子,还有卖各种玩意儿的摊贩。”

宋殊禹不知道自己脑海里为何会有灯会的画面,他压下疑虑,尽可能地把画面描述出来。

“还有船吗?”柳玉惊讶极了。

宋殊禹被他夸张的语气逗得想笑:“既然摄政王是在船上对岸上的户部尚书嫡女一见钟情,那么自然是有水也有船的。”

“船上也能挂灯笼?”

“船上为何不能挂灯笼?”

柳玉仰起脑袋想了想,他没见过真正的船,只在苏元借的画本上看到过船,画本上的船小小一只,船头坐着一个披蓑衣戴斗笠的钓鱼人,那样的船连多载两个人都不行,又哪儿来的地方挂灯笼?

他想了许久,实在想不出能挂灯笼的船长什么样子。

他把心中的想法告诉宋殊禹,却见宋殊禹慢慢地收敛起了嘴角的笑意,表情归为平静,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很快,宋殊禹开口:“以后我带你去看能挂灯笼的船长什么样子吧。”

这句突如其来的话把柳玉吓了一跳,他无措地和宋殊禹对视,脑子里仿佛被一根木棍搅成了浆糊,一时间连如何回应宋殊禹都不知道了。

“我……”

“你不用着急回答我。”宋殊禹打断他,“现在还早,你还有时间好好考虑。”

柳玉撑着下巴的双手放了下来,交叠着搭在桌子边缘,在宋殊禹看不到的地方,他的手指紧紧攥了起来。

“可是县上没有灯会。”

桐溪县建在一片平地上,连河都没有,更别说船了。

“那就不去县上,我们去更远的地方。”

“哪里?”

“京城。”宋殊禹看着柳玉的脸,不疾不徐地说道,“我带你去京城看灯会,你愿意吗?”

柳玉始终不敢直视宋殊禹的眼睛,他垂眸安静片刻,才说:“愿意是愿意……可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我向你保证,在三年之内。”

听到这话,柳玉条件反射地摇了摇头:“那不行。”

“为何?”

“我都十六岁了,再过三年就是十九岁了,可能那个时候我已经娶了媳妇,顺利的话,孩子都有一两岁了。”

“……”宋殊禹瞬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