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既是陆离在表现核爆瞬间的一种影视化处理,又是精准地再现核爆现场的实际情况。
众所周知的物理学常识,光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所以,所有的现场观测者一定是眼睛先看到核爆。
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甚至屏住了呼吸,所以现场是一片寂静的,落针可闻,就仿佛这个世界在这一瞬间陷入了停滞一般。
所有人仿佛被施了定身术。
25秒钟的延迟之后,轰隆的爆炸声才宛若龙吟一般传来。
震耳欲聋。
从极静到极响,原子弹的声浪扑面而来,仿佛溢出了大银幕,冲到观众的面前,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电影之中,和电影里的战士,科研人员一起,真切的感受到原子弹的威力。
那是一种让人发自内心的震颤,头皮发麻的力量。
甚至从心底升腾起一股恐惧。
轰隆隆!!!
一声龙吟,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腾空而起,随后,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极为壮观的蘑菇云。
在这一刻,连天上的太阳都为之暗淡。
燃烧的火焰上下翻滚,真真切切的形成了一片火海。
摧枯拉朽。
冲击波所过之处,席卷一切,周围的一切用作试验的废弃飞机,汽车,战车,坦克,通通化为糜粉。
在拍摄的时候,为了真实还原原子弹爆炸的场面,让人能够感受到恐怖的威力扑面而来,陆离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是极好的。
陆离做到了传记片式的精准呈现,既尊重科学与历史,又兼顾艺术呈现,科学与艺术此时此刻完美的贴合与统一。
轰隆隆隆隆!
声浪翻滚而来,惊醒了所有呆住的人们。
电影里的人们振臂欢呼,肆意的笑,肆意的哭,肆意的拥抱和庆祝。
“啪啪啪啪啪!”
电影外的人们用尽全力的鼓掌,手掌拍得通红也不自知,他们只想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电影,献给电影里的每一位为原子弹付出的英雄。
掌声经久不息。
他们仿佛已经成为了电影中欢呼的人们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是激动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
同样的情景出现在了光电总局,科学院,中台,宣传部等各部委的放映室……
……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没有龙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龙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应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片尾打出在龙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说的话,精准的表达出了原子弹的重要性。
老首长和军部的将军们齐刷刷的起身敬礼。
和看《高山下的花环》那会一样,那一次,是向烈士们,战士们敬礼,而这一次,是向科研人员,向战士们敬礼。
两部影片的故事不一样,但同样展现了龙国民族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与困难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横空出世》中,科学家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享乐和荣誉,为国家力量的强大而拼搏。
如果不是搞原子弹,陆光达很可能得诺贝尔奖,过非常舒适的生活。
但他坚定地选择用“一辈子隐姓埋名”的孤独,来实现“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的龙国梦。
那些行走在大漠中,“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到哪里去”的战士们,同样以自己渺小的身躯参与着改写历史的大事件。
无名英雄们毫无怨言,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奉献,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