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万一遇到意外情况,知道这黄金时间里应该做点什么。

不光是孩子,更主要的是大人,医护人员不是无处不在的,很多时候,孩子出事后最先接触的都会是自己的家长,或者是别人的家长,这种知识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所以写出来后,她又修改了一下,先过去卫生室找了当地的两个土郎中,请他们帮忙补充,然后去找军医修改,措辞,一起商量急救措施。

“这边的具体情况你门比我了解,帮我看看哪里不符合的,然后根据这个,咱们再商量相应的最适合的急救措施,以后来了新人,或者卫生员,一看就一目了然,起码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他不麻爪。”

她从不认为自己从沪市来,知道的就比别人多,起码跟军医是比不了的,他们大多都是参与过战争的,见过的实际病症,不管是数量还是类别,还有在紧急救治方面,肯定都是她比不过的,对她来说,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可以说,她学的比较系统,但是军医们的本领,更实际。

两个军医都是跟着景云廷他们从西北过来的,一个姓于,是个年纪不小的老爷子。

另一个姓胡,是个红脸汉子。

一见她这手字,于大夫就乐了,

“嘿,没看出来,你个小姑娘不大,这字写的还真不错,是个爽利洒脱的,要是换成毛笔字,用毛笔写了往办公室的墙上一贴,多大气。

哈哈!”

景穗穗抿抿唇,可能是学医的原因,跟其他医生的“简体字”不同,她从小就开始练字,隶书,楷书,行书写的都不错,不过写出来的字,没有女生的秀气温婉,反倒是有几分豪放大气。

他们都是从军中出来的,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大气爽朗不拘小节,于大夫相中的就是这点,摸出眼镜细细的看着,一边点评,

“这里最好....这儿,要是......”

“对对对,这个好,这个我怎么没想到?”

“咱们那都是外伤,枪伤,这种情况也基本碰不着,不怪你。”

“于大夫,这里我觉得是不是不大适合这边的实际情况,你看看?”

......

主要是景穗穗和于大夫说,胡大夫旁听,偶尔遇到不解的还会提问,但是三个人都是成手,头碰头,一个小会儿下来,初稿就基本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