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秀也道:“谁说不是呢,生女儿多好啊,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啊,哪像我生了仨大棒槌,没一个知道心疼人,还好有我家瑶瑶,这不我家瑶瑶心疼我,让我和亲家母做甩手掌柜呢。”

顾母则是温柔地笑着,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娘的瑶瑶,真是长大了,不仅能干,还懂得体恤家人,照顾亲戚,真是娘的骄傲!”

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顾瑶:现在大胆的想,无限想!

她笑着回道:“月月和荷花就有劳两位娘带一下,争取将她们二人尽快带出来,如此两位娘也能早日做甩手掌柜。”

一院子女人其乐融融聊着,这个时候,院里男人可是不敢插嘴的。

开什么玩笑,此乃阶级问题谁敢插嘴?

但不妨碍他们心里也乐开花。

尤其是沈东华脸上露出得偿所愿的笑容来。

活了一辈子,临了才看到他一直期待的家和万事兴。

笑着笑着,他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沈长江赶紧跑过去,一脸担忧:“爹,您怎么了?快去请胡郎中。”

沈东华拉住他的胳膊,好半天才喘过那口气来:“爹没事......爹这是高兴的......爹看到你们三房终于又如你们小时候那般团结一致、相亲相爱,爹就高兴......”

闻此,众人这才不由长吁一口气。

就在这时,里正也过来了。

他也是来探望顾瑶的,顺路再去他们村的学堂转一圈儿。

这是他每日都会做的事。

看着他们村的学堂,他心里就止不住的高兴。

如今他们长留村可是名声大噪。

周围十里八村可就只有他们长留村才有学堂。

那些里正都羡慕他的紧。

“里正伯,您来了。”顾瑶起身打招呼,“我正好有件事要和您商量一下呢。”

忘了她这儿还缺个赶车的呢。

顾凡受了伤,虽说并无大碍,但怎么也是要休养几日的,不然年纪轻轻落下病根可得不偿失。

而她俩爹又都是队长,玉米收成在即,实在不易耽误。

里正家干活的人多,出一个男丁做半日工,耽误不了什么的。

里正笑着回道:“沈宴家的,有话直说就行。”

他心里十分感激顾瑶。

本来玉米也是无奈之下种种而已,没成想竟真的长出玉米来了,看见秸秆上的那一个个黄灿灿的玉米,他心里简直比吃了蜜还开心。

如此一来,他们长留村众村民就都能熬过这个冬去了。

顾瑶可真是他们长留村的福星啊。

顾瑶就将自己暂时需要个赶车的告诉了里正:“早上起得要早一些,需要抬抬货,忙的时候也要一起切肉,一日是三十文,包两顿饭,不知里正伯家可否出一个男丁?”

里正笑道:“别说出一个,你就是要我老头子上,我也能上啊,这多好的活计啊,旁人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呢,多谢你能第一个想到我家了,我那长子卫明办事稳妥可靠,这几日,就让他给你干吧。”

周远金不愧是村上的里正。

说话就是能说到人心坎上。

如此一来,卤肉店算是有着落了。

接下来顾瑶便要把全部重心都放在收玉米和开瑶台宴分店上了。

不错,从京城回来,她不仅钱包厚了,而且心中的生意蓝图愈发的宏伟。

没道理她在京城开了两家瑶台宴,而她的本土故乡,却一家都没有。

里正走后,文娘和楚婶儿又先后来了。

文娘还是话不多,不过瞧着比以前笑容多了些。

楚婶儿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