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2)

叶凤兰拿着绑了红塑料袋的竹杆,准备出门,却忽然被小外孙抱住了腿,还没低头,就听见底下传来一道稚嫩的声音:“外婆,小语要喝玉米糊糊。”

“好,外婆去田里把鸭子赶回来,再给小语兑玉米糊。”叶凤兰将门口的栅栏围住,“在家里等着哦。”

叶枝语挨在栅栏前,望着叶凤兰,乖乖地点了点头。

这一批鸭子生了好多蛋,家里的陶罐都装满了,吃都吃不完。只好每天带去菜摊上卖,但坡路颠簸,有时候会碎一两个,叶凤兰要心疼上好一阵。

等赶完鸭子,关好圈门,再回到屋里的时候,却看见七岁的纪筠声正在给弟弟喂玉米糊,喂着喂着自己也悄悄吃一口。

水放得少了,有些稠。

“我乖孙儿这么能干,”叶凤兰一边夸着,一边走过去,“奶奶给你也兑一碗。”

纪筠声这时候又装得像个小大人,板着脸摇了摇头:“我不喝,我又不是奶毛毛。”

“哪里嘛,”叶凤兰笑着,坐在板凳上,把纪筠声拉过来抱在怀里,“我们筠声也还是小朋友。”

纪筠声有些不好意思,悄悄转过了脑袋,却靠上了奶奶的怀抱。

叶枝语专心致志地用勺子舀玉米糊,吃了半碗才抬起头,对纪筠声笑:“哥哥,不甜呀。”

纪筠声顿了下:“我没有放糖。”

叶凤兰揉了揉他的脑袋:“奶奶去拿糖罐。”

长大后的叶枝语也爱吃甜的,喝凉虾也要多放几勺红糖,又伸了勺子递到纪筠声嘴边,纪筠声就皱起眉,说齁嗓子,不喝。

叶凤兰坐在长凳上,倚着木桌,眉眼间带着慈祥的笑意,静静地看着两个长大了的孙子。

仿佛昨天还是奶团子的模样,今天却连围着一张桌子都有些挤了。可是又好像什么也没变,小语还是喜欢贴着哥哥。

下午吃完饭,屋里安安静静的,爷爷奶奶在房间午睡,叶枝语剥香酥胡豆,纪筠声就在旁边看着他。

喜娃也跑了过来,看见纪筠声的手正抱在叶枝语的腰间,他有些气急败坏:“不许抱小语!”

纪筠声看他一眼,淡道:“小语本来就是我的。”

喜娃傻傻地站在原地,想起自己好像确实答应过要把小语让给他,于是不太乐意地嚷嚷道:“可是弟弟和哥哥怎么能结婚呢?”

叶枝语笑了笑,跟他解释:“哥哥像爸爸,弟弟像妈妈,爸爸爱妈妈,所以哥哥爱上弟弟是很合理的。”

非常缜密的逻辑。纪筠声点点头,思索过后又摇摇头:“我不像纪卫民。”

“是,”叶枝语也肯惯着他,盈盈地笑着,“我像。”

纪筠声还是摇头,盯着叶枝语的脸,端详了很久,最后忍不住地轻吻了对方一口:“像我。”

纪卫民和范玉婵带着他们去亲戚家走了一趟。

以前叶枝语也是跟着纪筠声叫的,其实称呼和现在也没差,管在邮局工作的叫大姨,在街上开小卖部的是三叔,纪筠声的外公外婆也是他的外公外婆。

只不过范玉婵不用再遮遮掩掩,还告诉叶枝语,这间房子就是他三岁以前住的地方。

叶枝语环顾四周,没有一丁点印象。

灶屋的窗外透着泛黄的秋意,墙角被经年累月的炊烟熏黑,门前石阶铺了一层滑溜溜、毛绒绒的苔藓。屋旁有柚子树,家乡遍地都是青竹和绿柚,不用睁眼,只要仰头嗅到清凉的风,就能分辨故乡与异乡。

纪筠声也走到他身边,自己来过外婆家无数次,因为并不远,外婆家在街南,他们家在街北,可这样短短的距离,他却不记得叶枝语被寄养在这里的那段时光。

那时候他们太小,对彼此都陌生。纪筠声又在想,如果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