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1 / 2)

关尧掐了掐眉心,一摆手:“不说这些了,你现在去李英家门口转一圈,不用敲门,不用吱声,就去看看他家地窖的盖子有没有合拢。”

“地窖的盖子有没有合拢?”李小田大为不解,“看这干啥?”

“让你去你就去,别废话,看完了赶紧回来。”关尧心烦意乱道。

李小田奉命行事,十五分钟后,这人抱着胳膊缩着脖子走了回来,他冲关尧一摇头:“没阖上,旁边还蹲了两条野狗,不知道要干啥。”

“有问题。”关尧立刻说道。

“有啥问题?”李小田仍旧一头雾水。

而那边,关尧已经把电话拨到市分局专案组办公室了,他张嘴就道:“让你们韩副组长赶紧带人来千金坪,最好配枪。”

“配枪”二字令李小田大吃一惊,他叫道:“老关,这是要干啥?”

关尧收起手机,面色冷峻:“我怀疑,长青就在李英家的地窖里。”

七天前,搜救队巡山时,在山中发现了由孟长青留下的重要标记,随即,那菲和韩忱在千金坪外的山口找到了一个脚印,脚印上挂着很可能来自李英家晾晒的麦麸。

两个线索连在一起,李英或许就是最有可能的嫌疑人。

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关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临走前关上了那个盖子没有合拢的地窖,并转头令李小田再去查看。

要知道,在东北,冬天的时候,地窖盖子必须关紧,这不光是为了保温保湿,使蔬菜和粮食不被冻坏,同时也是为了防鼠防尘,再以免下大雪时,雪沙落进窖仓。

大部分人家甚至在盖子上安装锁扣,并用重物压住,以此保温。而且在扎木儿这种极寒地区,深冬时节,人们也会为地窖加盖草帘和棉被。至少,方才关尧在村里转了一圈,几乎所有村民都是这么干的。

那李英为什么会任由他家地窖大敞着口呢?

蹲在外面的两条野狗又为什么会狂吠不止呢?

两个小时后,韩忱带人赶来。

他被冻得哆哆嗦嗦,一见关尧就问:“你确定李英有问题?我们之前可是查了一圈,啥也没查到。”

“我确定。”关尧说完,又道,“就算没问题,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线索。”

韩忱吁了口气,抬手令警员立刻前去李英家中搜查。

“如果没找到人,再惊着凶手了,你徒弟可就真的凶多吉少了。”韩忱说道。

关尧沉默地站着,目光紧随那些往千金坪方向去的警员。

二十分钟后,原本正坐在堂屋里吃酸菜豆腐的李英被扭出了家门,他惊慌失措地大叫着,引来了好几个出门围观的村民。

这人还没被塞上警车,先一眼看到了关尧,他喊道:“关警官,关警官!这是咋回事儿?你咋带这么多人来抓我?”

关尧不答话,他快步上前,一把掀开了地窖盖子,他用一枚从郁春明手里“缴获”的打火机试了试里面的氧气浓度,然后道:“来俩人,下去看看。”

很快,韩忱手下的两个小警员顺着梯子下到了这座差不多有20平米的窖仓,没出一分钟,其中一人就向上叫道:“底下啥也没有!”

“啥也没有?”韩忱一皱眉。

关尧也不言语,他拉起那两人,自己又要往里下。

“地窖就那么大,大家都长着眼睛,他们没找着,你难道就能找着了?”韩忱凉凉地说。

关尧没理他,拨开挡在面前的人,连梯子都没扶,便跳了下去。他摸出手机打开电筒,细细地照向了四周。

李英家的地窖也没什么不同,都是那副样子,口窄肚宽,地面微湿。

但李英家的地窖又大为不同,因为这个本该存储蔬菜和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