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云领了命,去乾清宫把崔东山带来了慈宁宫。

崔东山以为母后皇太后叫他来是为了问景隆帝的状况,没想到母后皇太后告诉他,三日后她要上朝一事,惊得他直接愣住了。不过,他很快就回过神来,然后跪在地上,直呼“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福云看到这一幕,眼底浮现出一抹讶异之色,然后在心里感叹道:崔东山不愧是在御前伺候,这反应够迅速啊。

“崔东山,过两日你在朝堂上布置一番,哀家要垂帘听政。”没想到有一天,她要垂帘听政,还真的是……

崔东山明白苏敏清的意思,一脸恭敬地说道:“太后娘娘放心,奴婢一定会布置好。”

“哀家还有些事情问你。”苏敏清虽对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但终究没有上过朝,有很多事情并不了解,得先问清楚,这样上朝后才能应对各种情况。

“太后娘娘请问。”

接下来,苏敏清详细地询问崔东山有关上朝的一些事情,还有朝中大臣的情况。

崔东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完崔东山的话,苏敏清已经了解上朝的一切事宜。

“哀家上朝一事暂时不要告诉皇帝。”苏敏清并不是想瞒着景隆帝,而是不想刺激他,让他病情加重。“等哀家上了朝,你再告诉他。”

“是,太后娘娘。”

“三日后,你跟哀家一起去上朝。”

崔东山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一脸喜色地说道:“是,太后娘娘。”

福云原以为母后皇太后会让他跟着去上朝,没想到却让崔东山跟着上朝,这让他很是失落。

“福云,你也跟着一起。”苏敏清嘱咐道,“在上朝一事上,你好好地跟崔东山学一学。”苏敏清总觉得日后她会经常上朝。

福云一脸激动地说道:“是,娘娘,奴婢一定好好地跟崔公公学。”

“行了,你们俩下去交流吧。”

“是。”

崔东山跟福云退了出去,然后一起交流上朝的事情。

苏敏清想了想,把素琴叫了进来,“我记得先帝上朝时,手里喜欢拿着一条手串,他留给了我,你放到哪里了?”既然要去上朝,得带点东西吓吓大臣们。

她听先帝说过,他只要转动手中的珠串,大臣们一个个如临大敌。

“是那串用翡翠珠子做的手串吗?”先帝留给苏敏清的东西太多了,手串也是留了不少,素琴不记得哪条是先帝拿着上朝的。

“对,那条手串上的翡翠,我记得是骠国进贡的。”上辈子买不起的玻璃种翡翠,苏敏清这辈子有……多到她都不记得有多少了。

”奴婢这就去拿。“素琴记起来了。这串用翡翠做的手串,通体碧绿,十分好看。

片刻后,素琴拿来一个锦盒,双手递给苏敏清。

苏敏清打开锦盒,拿起放在里面的翡翠手串。这手串上的每一个翡翠珠子,雕琢的十分圆润,也有可能是被先帝盘圆润了。一共十八颗珠子,每颗珠子上都雕刻着经文。

这一条手串还曾被供奉在佛前,由数十位高僧诵经九九八十一天开光。

苏敏清轻轻转动手串,珠子碰撞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但,这声音是满朝文武百官的噩梦。

先帝上朝的时候喜欢拿着它,在御书房召见大臣时也喜欢拿着它。

每当先帝转动它时,大臣们的心瞬间就提了起来。如果先帝转动的很慢,那就代表先帝的心情不错。但,一旦先帝转动的非常快,那就代表先帝的心情很不好。

先帝心情不好,那文武百官们就要倒霉。

托了先帝的福,满朝的臣子们最讨厌手串,更讨厌听到手串转动的声音。这是让他们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