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制造需要化学专业内容,但更需要光化学领域。

现在的安城制造厂,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也是蓝兰把毕业设计内容调整了的主要原因,她要在光化学领域发展,回头惊艳沈航。

女孩子争强好胜时,一点都不比男人差。

秦蓁询问了她的论文研究方向,看着杂志目录圈出了两篇论文,“这两篇对你比较有用,我再去给你找几本杂志。”

蓝兰的法语稀烂,勉勉强强翻译过来,好像她真的找错了方向。

可秦蓁……

“你也在了解光化学领域吗?”

“我不是很懂这个,所以找写书看。”

之前在阿斯麦尔以及尼康、佳能参观时,秦蓁总结了他们的分工制造,日本人的工艺要求更高,再加上有自给自足的镜头供应,相对来说没有把光刻机制造流程分的那么的细致。

在这方面阿斯麦尔做的更好,本身这个原本在小棚屋起家的研究部门,是为飞利浦的半导体材料部服务的。

作为飞利浦的子公司,很长时间以来,阿斯麦尔从来不缺乏济济人才。

与其说是一个服务部门,在六七十年代还未正是创立的阿斯麦尔更像是一个研究部门,一个有着分工的研究部门。

良好的习惯被继承下来并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了力学小组、光学小组、机械工程车间以及电子和仪器仪表车间四个部门。

这四个部门的相关研究,光学或者说光化学无疑是秦蓁的短处,她大半年时间都有在进行恶补。

好在资料还算充沛,只不过有些关键内容还没能掌握。

至于镜头方面,秦蓁也不觉得自己能做出来。

这需要积累,不管是德国的蔡司还是日本的尼康、佳能,莫不是用了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做积累。

她段时间内办不到,回头只能想办法来从这些外国企业搞。

这倒是还不着急,眼下更重要的是,先帮蓝兰翻译这些文章。

比秦蓁大了七岁的准毕业生不断做笔记,等她觉得浑身有些酸疼,想要站起来走动时,才发现竟然已经到了吃饭的点。

“我请你吃饭吧。”

她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内容,觉得自己应该请秦蓁吃饭才行。

“下次吧,我中午有约。”

“约会吗?”蓝兰口快,说完又觉得好像不太合适,秦蓁还未成年呢,早恋不太好。

秦蓁笑了起来,“约了朋友,他来看我。”

程月跟着哥哥程前一起来,这是秦蓁没想到的,更没想到黎黎也会一起过来。

“黎叔叔说送我们去国外读书。”

主要是程前要读大学了,顺带着带着程月和黎黎去国外适应一下,回头好申请学校。

秦蓁看着这一身行头不下五千的女孩子,笑着拥抱了下,“那祝你们一路顺风。”

程月听到这话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她当然知道秦蓁的祝福很真诚,可又觉得她们之间好像没了当初的患难与共。

秦蓁就像是例行公事的送出祝福。

他们之间出现了一道天堑,将他们几个与秦蓁隔开。

怎么会这样呢?

程月想不明白。

安城虽然是地级市,但这里没有太多的工业产业,曾经带给城市繁荣的老牌国企如今都在苟延残喘而已,整个城市都显得十分萧索。

秦蓁带着三个人去吃饭。

小饭馆里略微冷清。

程月使劲擦了擦椅子,这才落座。

“秦蓁,你怎么来这里了?”

上次她哥去找秦蓁,程月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她倒是想着再去找昔日